刷新认知!肺癌早期临床治愈率可达100%?早发现很容易却被很多人错过了!
来源: 看呼吸 04-24

在《看呼吸》刚刚推出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特别直播节目“你的肺结节会变癌吗?”中,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院士和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树庚教授的权威解读给关注肺结节与肺癌的观众带来了很多新的认知,其中,提到一个非常令人欣慰的结论:肺癌早期的临床治愈率可达100%!那么,早期筛查多早合适?什么样的检查最精准?早筛出来的肺癌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什么人更要早筛?什么时间筛更合适?


高院长提到的临床治愈是指经过治疗后,患者原有症状消失,没有癌症病灶存在,5年不再复发。早期筛查至为关键,肺癌开始往往只是表现为肺内小结节,身体通常还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在这时就能发现,并且结节越小,治疗的手段越多,效果也越好。


高院长介绍,肺癌早筛的起始年龄通常在 40 岁左右,35 岁以下的人群一般不建议进行筛查,以免过度诊疗,增加心理负担。此外,王辰院士提醒我们,涉及下列危险因素之一的人一定要进行早筛!


吸烟:起始吸烟年龄越小、每日吸烟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引发肺癌的相对危险度越大,建议吸烟量≥20包年(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二手烟暴露会增加肺癌发生风险,炒炸等烹饪方式产生的厨房油烟可以导致DNA损伤或癌变;

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长期接触氡、砷、铍、铬、镉、石棉、二氧化硅、煤烟等高致癌物质的人更容易患肺癌。

个人肿瘤史:曾经患过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可能携带异常基因突变,进而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亲兄弟姐妹)被诊断为肺癌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

慢性肺部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癌发病率比健康人群高。


X光片、低剂量CT、增强CT,哪种最精准?


高树庚教授告诉我们,“早期肺癌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肺部结节,目前已经有很多种肺癌筛查方法,它们的精准程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人体检的时候,肺部检查主要是进行胸部X线摄片,但是X光片敏感性相对较差,不能够查出5毫米以下、密度不是很高的结节;相比之下,低剂量螺旋CT的精准度要高的多,肺结节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边缘、密度等都可一览无余。”


“一些人觉得直接做增强CT效果会更好,其实早期筛查肺结节是没有必要做增强CT的,如果已经确诊了肺癌,并且病情还比较复杂的时候下,需要鉴别结节和血管的关系、观察有没有淋巴结的转移等等,才有必要做增强CT;一般情况下,如果查出了肺结节,在后续的动态观察中也不需要做增强CT,低剂量螺旋CT就足够了。”高树庚教授讲道。



“需要注意的是,低剂量螺旋CT虽然是筛查肺癌的金标准,但并不是终极诊断方法,想提高诊断精确率,还是要把影像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基因检查等方法联合利用起来。”高树庚教授提醒道。


什么样的肺结节需要切掉?


“虽然早期肺癌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肺结节,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有的人一旦查出肺结节,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也不管结节的大小,就特别焦虑,一门心思想着做手术切除以求安心,对于很多肺结节,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然而,并非所有肺结节都适合定期复查,什么情况下需要尽早做手术切除呢?


高树庚教授为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要结合结节的大小、性质、形态、变化来判断。一般来说,直径≥ 15 mm 的持续性纯磨玻璃结节、直径≥ 8 mm 的实性结节、实性成分≥ 5 mm 的持续性部分实性结节,很有可能是恶性的;做 CT 的时候如果发现结节有毛刺、分叶、空泡等特征,就要特别注意了;在后续的检查中如果发现结节稳定不变或者增大了,比如结节的最大径或者实性成分的最大径增长≥ 2 mm,也需要考虑手术。”


疗愈肺癌的方法居然这么多!


一提到肺癌,很多人都会觉得特别恐惧和绝望,但是高树庚院长告诉大家,“尽管确诊肺癌是个坏消息,不过也不必太过于恐慌。通过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把肺癌变成一种慢性病。 ”



目前肺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也比较成熟,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介入性治疗等,至于哪种方法最合适,还是要看病理类型和分期。


“就拿肺腺癌来说,可以用分子靶向治疗精准打击肿瘤细胞,这种方法是以肿瘤中特异性分子为靶点,通过靶向药物干扰肿瘤细胞生长、分裂和扩散。如今有很多新靶点源源不断地出现,选择特异性的标靶人群,能够明显增加生存率。”


“对于全身状况不好,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可以承受手术的患者,也可以用放射治疗抑制肿瘤发展,延迟肿瘤扩散;免疫生物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通过人为干预,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杀灭和抑制其增殖。”高树庚教授介绍道。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435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