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三天无效咋办?孩子支原体肺炎使用四环素、喹诺酮类药物要注意什么?
来源: 看呼吸 2023-10-23

阿奇霉素吃了三天不管事,是耐药了吗?儿童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是不是安全?如何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上周《幸福呼吸》科普直播“应对支原体肺炎,你做对了吗?”,来自中日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孔旭东老师给我们做了详细解答。


阿奇霉素三天不管事可能是这两个原因,一定要及早处理


孔老师介绍,儿童支原体感染,通常会采用阿奇霉素3天或者5天的治疗方案,如果用药72小时症状仍然持续,需要进行判断原因。一种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病情比较重,症状虽然有好转,但仍然没有痊愈,需要继续治疗。还有一种情况是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出现加重,这时需要考虑是出现了耐药。当然这个的前提是明确的支原体所致感染,但在临床上,还有可能会并发了其他细菌混合感染的问题,这就需要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是因为小朋友病情比较重,临床医生可能会根据患儿治疗之后的一些反应,适当得去延长用药时间。医生会根据患者感染得严重程度等来灵活判断。如果认为存在阿奇霉素耐药的情况,就需要及时更换其他的治疗方案



儿童应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安全吗?


孔老师介绍,当我们出现大环内酯耐药的时候,通常有两类药物可选,一类就是四环素类的,一类就是喹诺酮类的。说到四环素类药物,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四环素牙”,应用不当可能会引起牙齿永久性变色以及牙釉质发育不良,故不建议 8 岁以下儿童使用。而对于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是担心会对孩子软骨发育造成损伤,按说明书要求18岁以下儿童禁用。但这并不是绝对禁忌。根据最新的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在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情况下,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以后,这两类其实都是可以选择的。


对于儿童来说,我们当然优先选择最安全的药物,但当阿奇霉素这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出现耐药以后,就只能寄希望于那些对于儿童来说相对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的药物,这是我们权衡利弊之后没有办法的一个选择。在选择四环素类或者喹诺酮类药物的时候,我们也会及时监测不良反应,等出现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时临床医生也会调整治疗方案,家长朋友也需要有一定的理解,不要过于担心。



四环素类比喹诺酮类更安全?如何降低不良反应?


孔老师介绍,对于大环内酯药物耐药的支原体,往往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都是非常敏感的,治疗效果都很好。如果患者没有细菌混合感染的问题,从相对安全性的角度上来说,我们还是会认为四环素类比奎诺酮类更好一点。但如果患儿是一些重症肺炎的孩子,考虑合并了细菌感染,尤其是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奎诺酮类药物就有着更全面的作用,这是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药物不具备的。医生在临床选择的时候,会从患儿合并的微生物的情况,以及他的年龄、严重程度、安全性等综合来考虑。


对于如何降低四环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孔老师也提醒,四环素类最典型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同时对食道有一定刺激性,服用时一个是要尽量多饮水二是吃完以后最好不要立即躺下。另外,对于比年龄较小的孩子还要注意一点,服用四环素类药物的时候,一些金属离子可能会与药物结合影响吸收,所以尽量不要用奶制品送服药物,可能会造成吸收不良的问题。最后,对于米诺环素而言,因为它脂溶性比较强,更容易进入到中枢当中,一些患者用完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头晕,会引起前庭功能的一些障碍,如果是成人服用的话要尽量避免开车。但多西环素就没有这个问题。


对于八岁以下儿童使用四环素类药物,造成四环素牙的顾虑,我们建议优先选用多西环素,而不是米诺环素。相较而言,多西环素在牙齿、骨骼等部位的沉积更少。



本周三 (10月25日) 晚19: 00,我们邀请了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李雯教授做客《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科普直播间,一起来聊聊 如何让吸入剂达到最佳效果”。


请把直播链接分享转发给更多的人,每期我们将会从分享直播链接的朋友中,抽取 4 名幸运观众送出我们的精美礼品。


敬请期待!


扫码后分享,参与抽奖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孔旭东

中日友好医院 主管药师、抗感染临床药师、信息药师。医院药事会秘书、抗菌药物管理组秘书,耶鲁纽黑文医院访问学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学分会 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委会药物风险信息管理分委会 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委员,北京药学会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与风险管理专委会 委员,北京健康促进会血液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 委员,北京急诊医学学会生命支持分会 委员。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372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