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先老腿”,随着年纪增大,最明显的衰老变化就是腿脚不灵便了,看着脚边有个小坡小坎,却怎么也跨不过去。
好好的腿怎么就变如此吃力?腿软无力是肌肉减少?慢阻肺病患者为何会是肌少症的高危人群?如何减缓肌肉流失?
本期我们采访到了中日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治疗师王思远。
久坐不动的生活模式是肌少症发生的最关键因素
王思远医生介绍,肌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表现为肌肉质量跟功能的加速下降,不仅肌肉容量减少,肌肉的力量、韧度也变差,有的患者还会频繁出现跌倒,原本挺壮实一人,身上的肉开始变得松松垮垮。
常常伴随的征兆有:走不动路,走路速度变缓;虚弱,手握力下降,拎不动东西;四肢常觉无力,上下楼梯吃力,难以从椅子上起身;没有刻意减重,体重却下降明显。
衰老是肌少症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组织会逐步减少衰退,但与自然衰退相比,仍然存在在一些危险因素,比如肥胖、某些慢性疾病(如心衰、慢阻肺病、糖尿病、肾病等)、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等等。
而这其中,缺乏运动是引起肌少症的最关键因素 ,不管是因为疾病长期长期卧床还是习惯了长时间的久坐模式,都容易导致肌少症的发生。
一动就喘,不动只会更虚弱,直至造成失能
王思远医生介绍,慢阻肺病患者,因为本就是一个高耗能的疾病,又因为呼吸困难,一动就喘,很多患者习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速肌肉的衰退。
同时,因为进食困难、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等原因,很多患者会合并有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这是也为什么在疾病导致的肌少症中,慢阻肺病患者更为常见。
肌少症的出现不单单是会造成身体功能的减退,随着虚弱的一步步袭来,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自理,会增加跌倒、受伤的风险,严重的最后会造成失能。
除了我们刚说到的伴随征兆,也可以简单来做一个自测:
如果出现握力下降、起身困难、小腿维度减少,就要引起注意,最好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进一步筛查评估。
对于像慢阻肺病患者这样的高危人群,建议可以在社区或者专业机构做一个体成份的检查( 生物电阻抗分析),分析一下身体成份的构成,可以明确知道自己身体里有多少是脂肪,多少是肌肉,早发现早干预。
运动、营养,双管齐下
王思远医生介绍,对于肌少症的干预,最主要的就是从营养和运动两方面着手,营养补充一定要跟上,特别是蛋白质。
在体力活动上的干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即使是老年人或者是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都应该每周至少保证 150-300 分钟的活动量,而且,对于肌肉容量的增加跟维护,一定是需要有更多的力量(抗阻)训练,力量训练是对抗肌少症最有效的运动方式,比如之前推荐过的弹力带操、沙袋操等等。
如果单单是步行这类的有氧活动,对于肌肉围度的增长,肌肉容量的增加,相对来说要弱一些。
▲上肢运动(沙袋固定于手腕)
▲下肢运动(沙袋固定于脚腕)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王思远
中日友好医院 康复医学科 副主任治疗师 心肺康复运动疗法组组长。兼任北京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委会 常务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委会 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心肺物理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运动康复学组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 远程康复分会青年委员。主要研究:慢性肺病、重症及肺移植围手术期的物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