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20 米都困难的慢阻肺病患者,给肺“瘦个身”,就能提升肺功能?
来源: 看呼吸 2023-07-10

家住北京的侯老先生今年 68 岁,慢阻肺患病多年,一度因为喘憋、呼吸困难出不了家门,用他自己的话说,严重的时候,走 20 米都困难。但上周三,他出现在了我们的直播间。



从走几步都困难,到现如今能生活自理,而且,在现场跟他实际交流之后发现,没有镜头前的紧张,侯老先生的状态还是很惊喜的,没有印象中慢阻肺病患者典型的憋喘、气急、呼哧呼哧,气息非常不错。


而能让他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有如此大提升的,正是我们讲到的新技术——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置入术。  


这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又是如何改善患者肺功能的?适合哪些慢阻肺病患者?侯刚主任给我们做了详细解答。


主要适用于肺气肿型慢阻肺病患者


侯刚主任介绍,慢阻肺病我们可以简单分为两类,慢支型和肺气肿型。慢支型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慢性炎症,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肺气肿型以肺气肿、肺大泡的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通常伴有肺毛细血管的破坏,以胸闷、气急为主要表现。


而且,肺气肿表型的慢阻肺病患者,由于肺泡受损,肺泡的弹性下降,失去了回弹力,吸进来的空气在肺泡间流通会变差,会造成残气量增多,肺呈现肿大的状态。



肺越来越大,甚至出现桶状胸,肺的活动就会进一步受限制,最主要的是肿大的肺还会影响膈肌的活动。


左:慢支型 右:肺气肿型


膈肌是我们最主要的呼吸肌,吸气下沉,呼气上台,膈肌被压平以后,它就不能够把气很好地吸进来,就会气短、气急、气不够用。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置入术,主要就是针对这一表型的患者。 


装个“活瓣”就能给肺减容?让肿大的肺回缩?怎么实现的?


侯刚主任介绍,单向活瓣置入术是在外科肺减容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在目标肺叶段支气管开口置入单向活瓣,将肺叶内过度膨胀的气体排出,达到给肺“瘦身”减容的目的。



上图就是单向活瓣进出气的示意图,吸气时阀门关闭,呼气时阀门打开,单向阀可以减少吸气相目标肺叶气体的进入,同时又不影响呼气相气体及分泌物的排出,这样肺里多余的残气就会逐渐向外排出,从而使目标区域肺组织慢慢瘪掉,逐步萎缩、塌陷,达到肺减容的目的。



肿大的肺叶回缩,其余组织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被压平的膈肌活动度也会变好,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收缩与放松,吸气就吸得进去,呼气也呼得出去,患者的呼吸就会更顺畅,肺功能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整个的运动耐力也跟着提升。


患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治疗之后步行距离比原来变得更长了,活动范围更大了,憋喘、气急的症状得到了减轻。



活瓣植入后会不会有并发症?还能取出来吗?


侯刚主任介绍,单向活瓣是一个镍钛合金材质的骨架,外边附了一层膜,一般来说我们植入之后就是一个终生的植入,不再进行取出,因为我们一旦取出的话,气体就又可以进入,肺叶就会再次张开,肺一旦复张之后,肺功能可能就又会变差。


但如果患者肺部远端合并了感染,或者说术后出现了气胸等并发症,那在有这些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把活瓣进行一个取出,会由专业医生来判断后续是不是需要再做一次新的植入。


单向活瓣置入术的获益明确吗?真的能改善肺功能?


侯刚主任介绍,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肺气肿的程度会越来越大,呼吸困难的症状会越来越突出,常规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的效果会非常有限,这时我们就不得不寻求一些药物治疗之外的方法。  


相比大家熟悉的传统外科肺减容术,支气管单向活瓣置入治疗对于肺气肿型的慢阻肺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以有效减少肺容积、提高肺通气功能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肺气肿的方法。从目前国际指南的推荐来说,它现在的有效性的证据级别是A类的,也就是最高级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


刚刚只说到了最重要的一点,适合肺气肿型慢阻肺病患者,那具体到每一位患者是否合适,我们还需要综合评估,如果有需要大家可以在门诊做详细咨询。  


门诊时间: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周一下午 周三上午。



本周三(7月12日)晚7:00,我们邀请了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晓雷教授做客《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科普直播间,一起来聊聊“打呼噜也能引起急性加重?”本期我们依然会从《看呼吸》公众号、视频号直播间参与互动的观众朋友中抽取四位幸运的观众,敬请期待!

识别上图二维码,进入公众号直播间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侯刚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委会常委、海医会呼吸病学专委会肺癌学组副组长。研究方向:介入呼吸病学和慢阻肺病的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图片来源网络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537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