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加,颈部衰老会出现一系列的纹路跟下垂,这其中有种被大家称为“火鸡脖”的颈部条索,在我们不少呼吸慢病的病友身上尤为常见。
一部分患者,甚至会因为颈部肌群(比如:斜方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过度代偿性地做功,出现病理性的“三凹征”。
慢阻肺病患者出现“桶状胸”可以理解,为什么呼吸困难还会在脖子上留下痕迹?知道要鼻吸口呼,却怎么也吸不动,腹式呼吸老也学不会?同样也有不少病友在努力练习腹式呼吸,但发现没有效果:
带着病友的这些疑惑,本期我们采访到了北京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郭爱颍医生。
呼吸不只是肺的事,需要调动整个呼吸肌群,很多呼吸慢病患者都存在辅助呼吸肌过度做功的情况,看看脖子就知道
郭医生介绍,很多人觉得呼吸就是肺的一张一合,其实不是的,吸气时,整个胸廓也是运动的,通过吸气-颈部肌肉与肋间肌的动作,使胸廓膨隆。吸气时需要用到的重点肌肉包括: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肋间外肌、胸骨旁肋间肌以及膈肌。
之前我们科普过,膈肌是我们最主要的吸气肌,但慢阻肺病患者由于肺气肿过度,形成了一个桶状胸,膈肌已经很低平了,没有力气,每次吸气都很费劲,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呼吸的频率以及深度都会改变,会出现耸肩、肩颈部肌肉过度代偿做功的情况。
那这种“病态”的呼吸模式持续,就会跟我们习惯用右手一样,很难调整,而且,经常动用肩颈部的肌肉,膈肌以及肋间肌就会用得更少,用得少,这些肌肉就会慢慢退化变得更差,这些主要的吸气肌更差,进气不足,本能地就会更努力地去打开胸廓,肩颈肌肉会更卖力地去代偿性发力。
最后是一个什么结果,就是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颈部肌肉越来越僵硬,众多颈部肌肉中最大最粗的胸锁乳突肌,以及斜角肌、斜方肌会更突出,出现典型的“三凹征”。
“病态”呼吸模式的调整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在学会、做标准一个腹式呼吸前,会休息、会放松很关键
郭医生介绍,想从根本上来改变这种呼吸模式异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指导患者鼻吸口呼,跟他说闭着嘴巴,鼻子吸气,他很可能是做不到的,正常人可能难以想象,但这就是患者每喘一口气都会面临到的问题。
一般来说,首先我们需要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呼吸模式异常,他正在用一种非常耗能的呼吸模式在呼吸,接着再从患者能接受的程度开始做呼吸锻炼,训练也是从小量开始,不能急于求成。
对于病情相对比较重的患者,我们甚至不能上来就做训练,更重要的是需要先给他做肩颈肌肉的放松,肌肉放松之后,身体也会更舒服一点,做起来也会更好一些。但这时大部分患者,多半还是不会做得很标准,而且因为肌肉力量很差,可能做一个就很累了,做完一个就需要再次进行肩颈部的放松,放松休息之后,再接着做下一个。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患者需要从一个一个的量练起,你让他一次做10个,不仅做不到,效果反倒也不会好。
标准的腹式呼吸做不了,可以从下胸廓呼吸练起,先试着学会打开胸廓,不耸肩
郭医生介绍,标准的腹式呼吸我们的胸廓是尽量保持不动,不能有耸肩动作的,需要完全靠我们的膈肌去用力,但是很多患者做不到。
对于这类患者,可以试着在吸气的时候尽量去打开肋间,而不是去做耸肩、抬肩的动作,先做下胸廓的呼吸。 把双手卡在肋缘,中指相对,在呼吸的时候,胸廓打开,中指的指端就会被顶开,肚子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扩张。
很多不会做腹式呼吸的患者在尝试下胸廓呼吸时, 能明显感觉到膈肌位置有点酸 ,那这个时候其实就说明他的膈肌用到了,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帮助他去逐步增强他的膈肌力量。同时,下胸廓呼吸的指导正好也可以检测你的呼吸模式对不对,吸气肌力量是否正常,很多患者在呼吸的时候,他的胸廓是不会打开的,只会耸肩。
如果通过这样的练习,他的胸廓可以打开得很好,那他膈肌的力量慢慢就会增强,膈肌增强后,再结合肩颈的放松,再去做腹式呼吸就能做得更好一点。
上次推荐给大家的可以锻炼呼吸肌力量的呼吸操,其中就包括了很多胸廓打开、牵拉的锻炼,这对于肩颈放松都很有帮助。
最后,郭医生也特别提醒,如果腹式呼吸一直做不好,或者自己也有在做呼吸锻炼但效果一点没有,症状也没有改善,最好还是要去咨询专业的康复医师,看看到底是方法不对,还是吸入用药需要调整,不能自己闷头盲目练习。
本周三(3月1日)晚7:00,我们再次邀请了中日医院呼吸中心赵红梅主任,一起来聊聊“误吸—沉默的‘杀手’”。本期是赵主任呼吸康复系列的最后一期节目,在节目的后半部分,赵主任会针对网友线上提出的有关呼吸康复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本期节目我们依然会从《看呼吸》公众号直播间参与投票的观众朋友中抽取四位幸运的观众,敬请期待!
识别上图二维码,进入公众号直播间(参与抽奖)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郭爱颍
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本科学士学位,心肺康复科主治医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京津地区社会康复联盟委员会委员。从事社区常见慢性病诊疗工作10余年,对于心肺功能评估及康复处方制定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可对于运动后气短、乏力、运动能力减低等情况进行病因筛查,开展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肺病以及运动缺乏引起的心肺功能减低的康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