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张大妈两年来整日喉痒咳嗽、胸闷气喘,被诊断为哮喘,也曾多次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反而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近3个月来咳喘得更厉害了,几乎整晚不能入睡。
接诊张大姐的东城中医院的特聘教授卢世秀告诉我们,这位患者的病情是因为平素脾肺两虚,痰饮内停,感受外邪引动伏饮,致肺失宣肃,气道挛急。所以诊断为「哮病」,外寒内饮证。
「她的『哮病』起因于2年前的那场感冒,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
卢世秀教授告诉我们,这位患者的「哮病」实际上是起因于2年前她得的那场感冒。
「经过追问病史了解到,她的病缘起于2年前的一场感冒,起初的症状是咳嗽、憋气,咯少量白痰,之后病情迁延难愈,常因感冒而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最终演变为哮喘。她现在症状是咳嗽阵作,咽痒即咳,气喘,胸憋,咯少量稀白痰,夜间加重,大便溏而不畅。舌淡红,苔黄腻,脉细滑。」
卢世秀教授告诉我们,「哮病」虽为临床常见病,但病情反复难愈。临床上多有缓急之分,在急性发作期多是因为感受外邪而诱发,其反复发作的关键,主要是平素脾肺不足,正气内虚,抗邪无力,风寒、风热等外邪方能入侵犯肺,引起肺的宣降失常,气道挛急而发病。
「肺的宣发与肃降与脾胃的气机升降息息相关,缓解期重点调理中焦脾胃」
卢世秀教授告诉我们,治疗这位患者是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以疏风解痉、宣肺化饮法治标,缓解她的肺系症状;急性期过后即缓解期,再把重点放在调理中焦脾胃上,以图其本,增强体质,控制病情。
可能一开始有些人不太明白,为什么肺上的问题不治肺,反而要调脾胃呢?中医认为,中焦脾胃与肺系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其中,脾胃的升清与降浊功能直接影响人体气机的上下活动,而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更是与脾胃的气机升降息息相关。
简单理解,我们机体当中气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而肺所吸入的清气,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正是组成气的主要物质基础。所以,患者的脾胃升降失常了,肺的呼吸功能也就衰弱,通过调理脾胃,使患者的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也就成为可以治疗肺系疾病的一个途径。
「先后用2个经方,1个疏风宣肺化饮,1个化裁调中益肺,最终治好了她的『哮病』」
对这位患者,卢世秀教授先后用了2个经方。先以小青龙汤疏风宣肺化饮,药后患者咳嗽、喘气、憋气、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基本缓解,仍大便稀溏。此时,患者的上焦之邪基本已去,中焦脾虚痰湿之证仍在,治疗改用半夏泻心汤化裁调中益肺,疗效显著,病情稳定。
这2个经方到底都有哪些药材呢?且看——
中医经典名方:小青龙汤
处方: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功能主治:解表蠲饮,止咳平喘。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摘录《伤寒论》
中医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
处方:半夏12克(洗)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9克 黄连3克 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主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者。
摘录《伤寒论》
与此同时,卢世秀教授也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可以调理中焦健脾益肺的药饮方「调中益肺方」,由以下药材组成:太子参、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五味子、麦冬、僵蚕、甘草等。临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化裁。
专家简介
卢世秀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首批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先后师从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和路志正教授,为北京中医药传承指导老师,北京市评标专家,北京市卫生技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