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冷空气袭来,标志着「秋衣秋裤」即将上身。如何防流感?现在连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背口诀「防流感、勤洗手」。可是,作为中日友好医院评选出的「手卫生形象大使」,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王一民医生最想给大家传递的这个洗手理念,颠覆了小编对「洗手」这个看似最普通不过的日常操作的所有认知。
「手部这4个位置在洗手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最不易洗干净」
关于手部哪些部位最脏、最不容易洗净的问题,网络中众说纷纭。王医生认为,手部有4个地方最容易在洗手过程中被大家所忽略,应该尤其注意:
1、指(肘)关节的位置;
2、指甲内的位置;
3、指腹的位置;
4、小手指方向的掌侧位置。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因为作为医生,我们有一些例子可以证明,我们的手掌是接触病人最多的地方,尤其是手掌两侧(小手指方向的掌侧)、指腹、指(肘)关节这几个地方,细菌会更多且不容易洗掉。平时大家的手掌、掌侧、肘关节位置也经常接触桌椅板凳等地方,容易附着细菌。而且这些位置多有褶皱,容易隐藏细菌。同样道理,指甲内的缝隙位置,也是不容易洗干净、容易藏细菌的地方,所以平时要求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定期修剪指甲(包括脚趾甲)是有科学道理的。」
「手部细菌是院内感染播散的『最大关卡』,凶险到『一触即发』,这些人更要高度警惕」
王医生告诉我们,手部的细菌主要有居家环境传播的细菌和院内传播的细菌这两大类。居家环境的细菌主要来源于社区,比如葡萄球菌等这些常见细菌,而这些细菌很容易被洗净,不会对人体造成特别大的伤害。但是另外一些附着在手部的细菌就可谓是细菌中的「危险分子」和「定时炸弹」,这些细菌大多来源于院内接触、并经或直接或间接的传播而使人体受到感染,比如鲍曼不动杆菌等这些耐药性强的细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院内更加强调手卫生,更加强调洗手法,因为院内的这些耐药细菌用普通的洗手方式,可能清洗程度较差。不仅是医务工作者需要注意,尤其是都医院看病的病人,自身免疫力较低的,或者说本身就已经感染这些细菌的患者,要更加注意自身防护,杜绝交叉感染和传播。
如此说,是否到医院就医的患者就更加危险呢?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看待,其危险程度取决于接触这些院内耐药菌时间的长短。院内住院患者需要更加高度警惕感染,更加需要注意手部卫生,而上医院就医的短暂停留的这部分人群,直接造成他们致病菌感染的几率不是很大。院内住院病人更有几率密切接触到这些耐药菌,不注意手卫生就是造成院内感染播散的最重要原因,这是最大关卡,其凶险程度可谓是『一触即发』。所以,我们也可以从反面去论证,如果洗好手,注意好手部卫生这样的防范,就能够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
「提倡『6步洗手法』,细节和技术不是最重要,关键把握住这1点」
王医生告诉我们,正确的洗手法是卫生部推广的「6个步骤洗手法」(简称6步洗手法),如下图所示: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王医生还告诉大家一个口诀,「内外夹弓大立完」,是什么意思呢?展开来讲就是6个步骤:
第一步、【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弓】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第五步、【大】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立】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
但是王医生又特别嘱咐我们,关于如何洗手,这些细节上的要求和技术性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是要把握住一个洗手理念:认识到手部卫生是细菌传播的根源,把通过手传播的细菌去除得越干净,才能达到手卫生的最终目的。
「因为我们最担心的病菌感染大都是『接触性传播』所导致的感染,而这些病菌会通过我们的手的传播间接地感染人体,比如说我们用附着病菌的手去抹眼睛,就会出现眼部感染;附着病菌的手摸了别的地方,导致病菌在空气当中飞舞,再通过呼吸道吸入,最终使人体感染。意思就是让大家明白一个我们为什么要注重手部卫生的理念,不是说手上附着这些病菌就会直接导致感染,而是
手作为一个传播媒介,间接会使人体受到感染,只有明白这种感染关系,了解到手的重要性,我们宣讲手部卫生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专家简介
王一民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青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