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是「世界慢阻肺日」,先讲一个真实的病例: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的杨汀主任曾接诊过一位患者,这位患者烟龄30年以上,杨汀主任对他说,「你做个肺功能检查,你可能是慢阻肺」。结果他做了肺功能检查,是正常的,他就特别得意地对杨主任说,「你看,我不是慢阻肺!」杨汀主任接着说,「那你明年再来做个肺功能检查」。
结果到了第二年,这位患者并没有来做检查。第三年,他来了,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他的FEV1/FVC为65%,明确诊断为慢阻肺。然而,直到这个时候,这个患者还并没有出现太多的症状。
杨汀主任告诉我们,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沉默的慢阻肺患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慢阻肺有两大『难查群体』潜伏在社区,临床中还经常遇到」
杨汀主任告诉我们,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已做过肺功能检查被确诊为慢阻肺的患者中,有60.2%都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对于这部分患者,要想把他们真正地筛查出来,以往的做法只能靠肺功能检查,因为没有症状患者就不会去主动就诊,而患者不主动就诊,医生也不大可能早期发现和给予早期干预治疗。
「临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患者有呼吸系统症状,但肺功能检查正常;二、患者肺功能检查异常,但没有明显呼吸系统症状。这两部分人群的就潜伏在我们的社区。」
而那位在就诊后「第三年」被确诊慢阻肺的患者,这两种情况都符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纠正一个认识误区,对慢阻肺患者而言CT并不是万能的,更不能代替肺功能检查」
杨汀主任反复对我们强调,对于慢阻肺患者(包括未查出的潜伏在社区的慢阻肺患者)而言,做CT并不是万能的,更不能代替肺功能检查。
「因为我们经常在临床中碰到患者一来就直接这么说,『我长期抽烟,有咳嗽、咳痰,给我查个CT』,我问『你做肺功能了吗?』患者就会觉得不可思议,还反问说『我做CT了还不够吗?』这种错误思想在很多患者的认知当中是根深蒂固的,认为CT是万能的、是呼吸科最权威的检查。实际上并不是。CT检查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包括小气道的狭窄等等,都是有用武之地和独特优势的。 但是CT只是影像的诊断,它不能够提供患者呼吸生理方面的信息,因此它不是作为慢阻肺筛查的常规的工具。 现在我们已经把低剂量CT推荐作为早期肺癌的筛查方法,但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CT只是提供影像方面的异常,即使影像异常了,呼吸功能什么情况我们仍然不知道,所以肺 功能检查跟CT检查彼此之间是互相不能代替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
「40岁以上人群每年要做肺功能检查,长期吸烟者每年必须检查!」
杨汀主任告诉我们,对于40岁以上的正常人群,每年体检时需要加上肺功能检查这一项,这是我们常规应该做的事情。对于长期吸烟者,每年必须要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并且,慢阻肺的主要原因就是接触烟草烟雾,包括二手烟雾或被动吸烟。
图片来源于网络
「GOLD 2019指南已经明确告诉了我们,40岁以上人群,至少具有以下因素,就要考虑是慢阻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包括有反复的下呼吸道感染、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接触,比如吸烟、生物燃料的暴露、职业暴露等等,包括有慢阻肺家族史,有儿童时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史的。有这些因素当中的任何一种,再加上您是40岁以上的人群,这就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英国的NICE 2018指南甚至是在40岁年龄的基础上还年轻了5岁,明确指出35岁以上的人群有比如像吸烟这种危险因素的,同时又具有以下这几种症状中的任何一种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冬季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炎以及喘息等,就属于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杨汀主任特别嘱咐,对于超过40岁、有长期吸烟行为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坚持每年做肺功能检查,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今年肺功能正常并不代表明年肺功能还正常,因为长期危险因素的持续接触,有可能肺功能是个加速下降的过程。所以这类人群除了每年做肺功能检查,同时也要戒烟。
PPT由杨汀主任提供
专家简介
杨汀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阻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慢阻肺联盟副主席,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康复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副主委兼慢性气道性疾病学组组长,中国毒理学会呼吸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