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到中日医院康复科采访,刚一落座,郭丹老师就给我们讲起她在基层医院授课期间了解到的真实案例。
他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3个月,体重从72公斤飙升到98公斤
一个刚成为银行点钞员的23岁帅小伙,一次车祸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锁骨断裂并多处软组织挫伤。伤者被就近送进离家最近的一个县级医院救治。在ICU昏迷2天半,第3天终于醒来,随即转入病房观察,在此期间没有进行任何康复治疗。由于医院条件有限,并没有专门的康复医生,所以伤者转入普通病房后,仍然没有进行任何康复训练,而是每天输液、卧床静养,等待「出血点慢慢被身体吸收」。
转眼3个月过去,小伙子脑部创伤逐渐好转,可出院回家后并不愿意回到工作岗位,更不愿意出门见人。其父亲说,「儿子现在走路行动迟缓,步伐笨重又呆滞,1米82的个子,体重从受伤入院前的72公斤飙升到98公斤,脾气愈发暴躁,动辄就会不受控制地乱摔东西。以前是个阳光男孩,这场车祸把儿子变得如同『废人』一般,现在还经常说些自暴自弃的话,他妈妈整天唉声叹气,以泪洗面。」
这个病例令人唏嘘不已。郭丹老师告诉我们,对这种脑出血的伤患,实际上现在仍然有的医院给予的方案是「卧床静养3个月」。
到底这种说法对不对?是不是最科学的方案呢?
脑出血患者在ICU里该进行『超早期康复』吗?用事实说话!
郭丹老师告诉我们,日本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对丘脑出血患者,同样在ICU就着手进行「超早期康复」,下图中的左图是一位丘脑出血的患者,在治疗后24小时就对他进行了坐立位训练(图1、2)。而在病人意识和血压状况有所好转时,即开始进行站立位训练,以及进行上肢的运动训练(图3、4)。
图1
图2
图3
图4
而郭丹老师曾给我们看过的一段来自日本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的视频,也说明了对ICU患者是应该进行「超早期康复」的。
日本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超早期康复」视频
该视频由郭丹老师提供
郭丹老师认为目前康复工作没有开展得很理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各科医师不了解康复,没有及时邀请康复会诊;
☑2、康复科的治疗没有及时解决各科的问题;
☑3、Dr,OT,PT,Ns团队配合与24小时的医学管理不完善。
郭丹老师告诉我们,康复治疗师到了ICU病房,应该积极地与各科室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后,寻找ICU患者卧位时可以运动的方法。早期康复对疼痛的控制很重要,所以有一个前提就是各科室医生要在对患者采取了完备的镇痛措施之后方可进行,一般来讲医生会在患者身体允许的范围内用「镇痛泵」进行镇痛。康复治疗师还需要全面掌握各种突发状况的预防知识和应对措施,比如不稳定的先兆、康复训练中可能发生的变化、谨慎实施康复训练的指证、终止康复训练的指证、暂停康复训练的指证等。
图为郭丹老师在ICU病房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郭丹老师告诉我们,ICU的患者能早坐起来、站起来,能早离床是最好的,就算不能坐起来,就算半卧着也要尽可能地进行超早期康复训练。ECOM脱去后患者的呼吸介助,也是:早晚各一次治疗,早坐,24小时咳痰指导(如下图所示)。
图为郭丹老师在ICU病房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他本可以1周就自由行走,这是身体炎症反应的机理
郭丹老师说,文章开头讲述的这个23岁小伙子的病例,就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他能够在ICU就进行超早期康复,他是完全有可能在1周之内就恢复到自由行走的。「长期卧床」正是导致他沦为现在这种境地的主要原因。
长期卧床的不良影响很多,而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主要是使肌肉骨骼运动受限;活动机能下降,身体运动困难,关节运动受限;肌肉肌腱骨骼费用萎缩,关节挛缩。也可对精神产生影响,如精神受抑制,外界刺激少;意欲减退,情绪不稳定,恐惧心理增强,隔离,孤独;精神症状(痴呆症状)。所以,这个小伙子之所以成了最后他父亲描述的那个样子,与长期卧床导致的这些不良后果脱离不了关系。
简而言之,我们身体内部具有恒常性(homeostasis),何谓恒常性呢?就是身体为了适应外、内环静的不断变化,把身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而当我们的身体受侵袭后,体内会释放出微量的蛋白叫cytokine蛋白质的化学传导物质。它对免疫,炎症,过敏,造血,内分泌,神经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像这个小伙子这样,身体遭受严重侵袭后,身体会放出大量的cytokine,也叫全身性炎症反应症候群SIRS(systemic inflammatory reponse syndrome),那么这时候身体就有一个炎症反应的机理。
图片由郭丹老师提供
所以,医生需要判断的是通过患者的生命体征来判断身体预备能力(量),从而决定患者是否可以离床。患者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病情反复,但医生也需要有能力在这些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
专家简介
郭丹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外聘专家;日本医疗保健学博士、日本理学疗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