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就是哮喘吗?为什么会有假阳性、假阴性的出现?
来源: 看呼吸 2022-05-20

现就职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谢佳星教授讲起了最近接诊的一位患者,小李(化名)因为三个月前的一次感冒咳嗽至今,嗓子干痒难耐,每晚睡前都咳嗽不止,伴随憋闷,因为之前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被医生诊断了咳嗽变异性哮喘,一直在按哮喘治疗但仍不见效。问诊后,谢教授了解其并没有过敏史,建议先停药一周再来做检查,结果不仅激发试验阴性,一氧化氮检测、过敏原IgE检测等关键指标也都是阴性,不禁让人疑惑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目前不管是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指南还是关于咳嗽的诊断治疗指南,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都被列为了诊断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诊断条件,很多人一看自己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就担心自己是不是患哮喘了?为什么自己按哮喘治疗会无效?阳性到底代表什么意思,这里面的假阴性、假阳性又是怎么出现的?


作为检测气道高反应性最常用的临床检查,确实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的可能


谢教授说到,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不少见,有的甚至会耽误两三年的时间。一般对于一些疑诊为哮喘,伴有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者咳嗽症状的患者,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加测支气管激发试验,通常会给患者施以人工刺激,一般会喷一些少量的组胺或者乙酰胆碱来诱发气道平滑肌收缩,通过肺功能指标的改变来判断支气管是否缩窄,来判断气道高反应的情况。


如果激发试验呈阳性,那我们会怀疑哮喘的可能,但仅仅凭阳性并不能让医生做出哮喘的诊断,这其中如果患者存在呼吸道感染或者抽烟的患者,还有慢阻肺患者、儿童,他们的气道敏感度都可能比较高,或者患者本身对这些激发药物的刺激敏感性较高而引起气道收缩出现假阳性的情况,甚至一些患者因为心理因素,在喷药之后过于紧张也是会出现假阳性的可能。


同样的一些患者也会出现激发不出的情况,呈现假阴性的可能,比如一些检查当天正在使用哮喘吸入药的患者,或者正在使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气道反应性可降低,有少数患者仅对少数几种物质过敏,激发试验用的药物正好不敏感,那这些情况都是会出现明明是哮喘但试验结果呈现加阴性的可能。季节也可能是一个因素,部分哮喘患者在易感季节(通常是春季或秋季)表现出较高的气道反应性,而其他季节的气道反应性可正常或略增加。


疑诊哮喘,但激发试验呈现“假阴性”,还可以有哪些辅助诊断呢?


谢教授讲到,临床确实会碰到不少这样的情况,怀疑是哮喘但是症状又不是很典型,那一般会给患者加测过敏原检查,或者去做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检查看是否正常,如果多项诊断都怀疑患者有哮喘可能,那会给患者处方1-3个月的哮喘吸入药物,看症状是否有缓解。有一些咳嗽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是会呈阳性的,但如果在一段时间的哮喘吸入药使用之后症状一点不见缓解,且排除了吸入装置使用错误,那很可能就跟哮喘不沾边。另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针对性的检查,例如怀疑运动诱发的哮喘要选择运动激发试验。


检查虽小,一些注意事项不能少


想要支气管激发试验更准确,谢教授也强调,在做检测前一些注意事项不能少。首先,要确保没有感冒,最近没有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有那最好要等感冒完全好之后再来做试验。其次,刚我们有说到,对于一些正在用哮喘吸入药的患者,那在激发试验前最好可以遵医嘱先停药,而且不同的吸入药物停药的时间有所不同,口服抗过敏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需要停药一周,对于一些已知过敏原的患者,那激发试验最好能做到针对性激发,虽然目前我们临床还还没有常规开展,但国外不少医院已经可以,比如说已经查到患者是什么东西过敏,那最好就用这种过敏物质的微量提取物去激发他,可以更精准地去诊断。


谢教授也提示,虽然支气管激发试验存在假阴性假阳性的可能,但毕竟是小部分,它在哮喘的临床诊断中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存在这种假阴性假阳性的可能也是提醒我们不能单凭一个激发阳性就断定患者一定是哮喘,临床的诊断需要综合各种情况及规范吸入治疗后的反应,也需要医生多花心思。


专家简介



谢佳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阳江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学科带头人(柔性引进);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性气道疾病专业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欧洲呼吸学会Long term fellowship Fellow;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18,41(7) : 514-521)”专家组成员;主编《肺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鉴别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出版);《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编委;主要方向:重症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疾病、慢性咳嗽。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715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