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的检出率,高发的“肺结节”是肺癌前兆吗?有哪些危险征兆,到底需不需要手术?
来源: 看呼吸 2021-12-10

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在体检中检出肺结节的几率也逐年增高,很多朋友一听“结节”就闻之色变,惶恐不安,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肺癌?


那肺结节究竟是什么?有哪些危险征兆?良性恶性又该如何判断?一定要挨“温柔一刀”吗?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胡洋医生给大家一一解答。


肺结节≠肺癌


肺结节是影像学的描述,指的是在胸片或者CT中发现的肺内的小于3cm的阴影,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根据密度不同可分为实性、纯磨玻璃性(就是CT报告中常用的英文缩写“GGO”或“GGN”)以及混合性结节;按照大小分类,可分为微小(<5mm),小(5~10mm)和一般意义上的结节(10~30mm)。

 

 

简单说来,肺结节可以分为良性或恶性。有研究指出,我国正常人群体检肺结节检出率为20%~40%,到最后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仅占筛查总人数的1%~2%,90%的肺结节是良性的

 

恶性的常见病因包括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或类癌等,经过病理确诊的恶性肺结节患者仅占筛查总人数的1%~2%;而良性肺结节占绝大多数,包括感染、良性肿瘤以及其它良性病变(如血管炎、结节病)等,其中感染占最主要部分,约占全部良性结节的80%。


如何判断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

 

关于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要看高危因素、家族史、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以及术后病理。一般体检报告会对结节进行分类:


  • 1-2类的结节。它表示99%的可能性都是良性结节,只需进行年度随诊就好啦。
  • 3类结节(未定性结节),这类结节可以根据影像科医生的建议进行3个月、6个月或12个月等不同周期的随诊。
  • 4类结节(可疑恶性),5类结节(高度提示恶性)、6类结节(组织学提示恶性),这几类结节我们会建议进行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决定是否临床干预及治疗方式。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以及长期吸二手烟、肺癌家族史、环境油烟、职业暴露(石棉、放射元素等)、其他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弥漫性肺纤维化、肺结核等,建议不管有没有咯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都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肺CT,进一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主要看结节的密度、大小、形态。

 

体检发现肺结节一定要手术吗?


很多朋友担心自己的结节会发展为恶性肿瘤,想尽快手术,以便斩草除根,也有一些朋友会认定8mm这个界限,认为超过8mm是不是就代表需要手术呢?

 

但其实并不是,要不要手术也是需要重点观察结节形态、性质、危险程度的。自从原位癌被踢出癌范畴,目前认为纯磨玻璃结节考虑原位癌的话可以尽可能推迟手术,继续随访。有的人随访四五年都没有任何变化,如果过早手术就损失了肺组织,就有点得不偿失。

 

一般来说,对于直接小于5mm的结节,建议每年随访一次胸部CT,对于直径大于8mm的结节,第一次胸部CT后,3、6、12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如果没有变化,可每年复查一次。对于一些随访期间发现有恶性倾向的肺结节(如:结节增大、形态改变、成分改变等),建议首选手术治疗。

 

除了定期随访,出现以下变化,多考虑恶性


对于初次发现肺部阴影、肺结节,应该带好自己的影像资料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明确诊断为肺癌,应该当即手术或做其他相应的治疗;如果当即明确是良性,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生活。


 

一般说来,根据影像学检查对绝大多数病人能作出明确诊断,少数诊断有困难的,可以借助经皮穿刺、纤支镜、胸腔镜和有关的生化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则需要定期随访。


如在随访过程中有以下变化时,多考虑为恶性,一定要注意:


直径增大,倍增时间符合肿瘤生长规律; 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病灶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其中实性成分增加;血管生成符合恶性肺结节规律;出现分叶、毛刺和或胸膜凹陷征。

 

面对肺结节,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冷静理性、科学对待,不必惊慌,积极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随访,必要时进行干预。

 

审核专家 胡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肺功能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成员。擅长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1715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