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患者都中招!鼻子越洗越堵的 3 大隐形雷区,你可能每天都在重复!
来源: 看呼吸 04-13

每当杨柳飞絮漫天飘散,过敏性鼻炎患者便陷入鼻痒、鼻塞的纠缠。面对这一反复发作的顽疾, “洗鼻疗法”凭借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势,成为患者朋友们的“自救良方”。


然而,不少参照网上“教学视频”操作的患者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出现了 “堵住鼻腔”“嗓子干燥”等新问题。


 

“看似简单的冲洗动作,实则暗藏3个容易被忽视的雷区,近八成患者都踩过雷。”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赵莉莉、 赵帆今天就为大家揭晓答案。


雷区一:自行调配不合格盐水


“洗鼻是借助洗鼻器等装置将冲洗液送入鼻腔,通过冲洗液与鼻腔靶组织接触,清除鼻腔黏稠分泌物及外来刺激物、减轻黏膜水肿、提高黏膜纤毛摆动能力,对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等渗盐水(0.9%)和高渗盐水(1.5%-3.0%)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冲洗液。高渗型属于治疗型,一般在鼻黏膜肿胀严重时使用,等渗型一般用于日常护理,比如生理盐水和海盐水。”

 


“有些患者没有专业器具,于是选择自己配置生理盐水,但是注意避开三大误区:一是直接用自来水,假如自来水没有经过充分过滤和处理,可能导致鼻腔感染,反倒会加重症状。二是水温不合适,水温过高可能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引起鼻塞,过低则会使血管收缩,洗完后又反应性扩张,也会引起鼻塞;三是盐水浓度过高,如果浓度达到7%或者超过14%,就会造成暂时性或者永久性的纤毛停滞,对鼻腔造成很大创伤。 ”


赵莉莉老师告诉大家,“正确的做法是,将适量煮沸过的自来水、蒸馏水或无菌水冷却至37摄氏度后,加入洗鼻器;按照比例加入盐,约300毫升水加2-4克盐;如果没有洗鼻器,可以先清洗双手,用手将冲洗液捧到鼻前,轻轻用鼻子把水吸进鼻腔再擤出来,反复数次;建议在每天晨起及入睡前进行,以改善鼻炎的鼻部症状和睡眠质量。”


雷区二:使用不当的器具和方式


“市面上的鼻腔冲洗目前可分为鼻腔喷雾器、手动鼻腔冲洗器和电动鼻腔冲洗器。对于成年人以及4岁以上、配合能力好的孩子,建议选用鼻腔冲洗器,电动手动都可以,一般建议从手动开始试用。年龄比较小的孩子(4岁以下)可以使用鼻腔喷雾器,这种器具操作简便、压力较小,娇嫩的鼻腔粘膜更容易耐受;假如孩子连鼻腔喷雾器都不能接受,建议选用滴鼻法,这种方法操作比较温和。”


赵帆老师还提醒我们,“一些患者洗鼻时压力过大、用力过猛,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水压过大会把黏液冲到鼻窦或者咽鼓管,容易造成并发症,还可能损伤鼻黏膜,导致充血或出血。还有人姿势不当,头部倾斜角度错误可能使液体流入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正确的方式是清洗前先轻轻擤鼻涕,防止鼻涕阻塞水流;上身前倾,采用一侧头低位,从鼻塞较重的一侧开始;将洗鼻器一端轻轻塞入鼻孔,用嘴呼吸,挤压洗瓶将冲洗液送入鼻孔;冲洗液或从一侧鼻孔排出,或从口部排出,两侧鼻腔交替进行。”


“尤其要注意的是,冲洗过程中不要用鼻吸气、讲话,以免引起误吸、呛咳或中耳感染,如果出现咳嗽、呕吐、打喷嚏等不适现象以及头痛耳闷、鼻腔出血,需要立即停止;冲洗完毕后,用清水将冲洗器冲洗干净,悬挂晾干备用,避免冲洗剂存留,以防感染;冲洗器2-3周更换一个,防止细菌、真菌滋生。”


雷区三:过度依赖洗鼻疗法


“洗鼻只是治疗的一部分,不能代替相应的药物,如果您的疾病反复发作,尤其是出现了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还是需要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医嘱用药,光靠盐水洗鼻子是不行的。”赵莉莉老师讲道。


“大家可以偶尔清洗,比如每日1-2次、每次5-10分钟,但没有必要长时间清洗。鼻子具有一定的自洁功能,针对外界的一些刺激和粉尘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频繁清洗容易导致鼻腔黏膜受到损伤。”

 


“要特别注意的是,洗鼻虽然总体上是比较安全的物理疗法,但是婴幼儿及缺少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要慎用,尤其不建议给小于6个月的婴儿使用上呼吸道严重感染及中耳急性感染患者也要慎用,防止炎症扩散的潜在可能;另外,鼻腔肿瘤未控制的患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易出血体质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赵帆老师讲道。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赵莉莉

主管护师,学士学位,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现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士。



赵帆

主管护师,学士学位,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现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A14副护士长。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511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