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9岁的网红“宝哥”因肺癌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作为一名田径冠军,他对跑步情有独钟。即便在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肺癌且病情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运动抗癌理念,每日坚持奔跑和爬山。
“每日进行高强度运动或过度训练实际上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并非总是有益的。对于癌症晚期患者而言,尤其不推荐进行跑步等高强度运动项目。”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敏科副主任汪慧英教授告诉我们。
跑步、爬山恰好是癌症晚期患者的“大忌”
汪教授告诉我们,对于肺癌晚期患者而言,适当的运动确实有助于身心健康,但运动方式和强度需严格控制。
“一般来说,散步、瑜伽、呼吸操等低强度运动更适合他们。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同时避免对免疫系统造成过大的负担。”
“跑步、爬山等高强度运动恰好是癌症晚期患者的‘大忌’,尤其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可能会加速体力消耗,增加心肺负担,甚至可能加重病情。由于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系统往往已经受损,高强度运动可能进一步削弱其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过度运动还会引发免疫细胞的“开窗效应”
汪教授指出,当前许多人为了减肥而设定了高强度的运动目标,甚至那些从未接受过此类训练的人,也为了达到目标而拼命进行超负荷运动。这种过度训练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当的运动方式。
“例如,单次超过3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如马拉松)会引发免疫细胞的‘开窗效应’,导致免疫力在接下来的3-6小时内下降。在这段时间内,如果遇到病毒、细菌等外来病原体,感染风险就会增加。”
“对于长期进行高强度训练的职业运动员来说,免疫系统可能会长期处于紊乱状态,一旦感染重症率也会相应增加。对于那些没有长期训练基础的普通人群,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高强度运动实际上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临时抱佛脚式运动,还有感染后过早恢复高强度运动(如感染后1周内),都可能因免疫系统未完全恢复而触发细胞因子风暴。”
这些“加量”几乎都属于过度运动
汪教授还为我们举例,以下这些“加量”几乎都属于过度运动:
“比如一个人平时缺乏锻炼,突然决定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并为此进行高强度的赛前训练;比如已经习惯了一定强度运动的人,突然大幅增加运动量,从每天慢跑3公里突然增加到10公里,没有适当的休息和恢复时间;还比如一些健身爱好者为了追求快速增肌,可能会采用极端的训练方法,每天进行多次高强度的力量训练,忽视身体的恢复和营养补充……”
“新闻中这位网红他之前是一位田径冠军,对跑步怀有极高的热情,对于这类体育爱好者或专业运动员而言,适度增加训练量看似平常,然而若非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包括运动教练、营养师、康复师等提供全面的训练方案,自行增加训练强度,往往也容易导致过度运动。”
坚持两大原则:循序渐进、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汪教授特别提醒我们,即使是对于健康人群运动也需量力而行,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循序渐进,二是在运动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
“比如说您在运动中出现头晕、呼吸困难、胸闷、气短、过度疲劳、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等不适症状,有这些反应都应立即停止运动。运动健身我们提倡一定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不要盲目追求快速达到效果。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至关重要,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运动教练的意见,确保运动方式和强度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汪慧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过敏科副主任,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