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肺大泡“偏爱”的4类人,还能做吹气球和深呼吸训练吗?
来源: 幸福呼吸 03-07

“多大的肺大泡会有危险?”

“能做手术把肺大泡切掉吗?”

“有肺大泡不能吹气球和深呼吸?”

……


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如何避开气胸的‘不定时炸弹’?”中,观众们关于肺大泡的讨论几乎没停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于娜对4个高频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


一、肺大泡“偏爱”哪些人?


“肺大泡‘偏爱’的第一类人是慢阻肺病与肺气肿的患者。肺大泡可以由肺气肿发展而来,比如说肺气肿持续加重,肺泡壁出现了进一步损坏,若干个损坏的肺泡壁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不具有正常气体交换功能的‘死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肺大泡。”


“第二类是肺纤维化的患者。肺纤维化相当于肺损伤修复之后留下的疤痕,我们可以把肺泡想象成一个个有弹性的小气球,如果其表面有疤痕,在每一次吸气和呼气的时候,气球表面所感受到的张力和应力就会发生变化,越是靠近疤痕的部位弹性久越差、越容易发生断裂,进而就容易出现肺大泡。”

 


“第三类是反复感染的患者。就拿支气管扩张症来举例,它通常是由慢性感染或炎症引起的,导致支气管壁损伤和结构性改变,包括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管腔扩张变形。这种结构性改变可能影响肺泡的正常结构,使肺泡壁变薄,从而在特定情况下容易发生肺大泡。”于主任讲道。


“第四类是年龄特别小的孩子。如果孩子在肺脏还没有发育成型的时候得了肺炎,或者得了肺炎之后没有彻底治好,这种迁延不愈的肺部疾病非常影响气管、肺泡等部位以后的功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小孩子相反的老年人,他们的肺弹性纤维随年龄增长退化,更易发生肺泡融合。”


“除了以上四类人,肺大泡的形成还与遗传性疾病(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马凡综合征)以及吸烟等因素有关。”


二、如何通过症状和检查手段发现肺大泡?


“肺大泡是否有症状,取决于其数量的多少、大小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存在其他肺部疾病。首先,对于肺功能基础状态良好的患者,数量较少、且较小的单发性肺大泡可能不引起任何症状。而随着疾病的发展,出现了体积较大或者数量较多的多发性肺大泡时,患者肺部功能明显下降,会出现胸闷、气短、疲劳等情况,尤其是肺大泡发展为超过一侧胸腔容积1/2的巨型肺大泡时,又或者合并有慢阻肺病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其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会更为明显,活动能力也明显下降。”


“检查肺大泡时,高分辨率CT(HRCT)是临床推荐的重要检查手段,它采用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肺大泡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周围肺组织情况,尤其对小肺大泡(直径<1cm)或者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远高于普通CT和X光。长期吸烟者、家族性肺气肿病史者,即使无症状也可通过HRCT早期发现病变。”


三、肺大泡有必要做手术切除吗?


“肺大泡是否危险,取决于其位置、大小和是否引发并发症,如果是直径小于3厘米且没有压迫正常肺组织的、无症状的小型肺大泡,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但假如是直径大于3厘米或者是临近胸膜的肺大泡风险就高一些了,可能压迫周围健康肺组织导致呼吸困难,破裂后可能会引发气胸,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手术治疗肺大泡。”

 


于主任告诉我们,“目前有多种治疗肺大泡的方式,比如支气管内单向活瓣、肺减容弹簧圈、生物性肺减容术、经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等。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胸腔镜下进行微创肺大疱切除,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肺功能极差的患者(如慢阻肺病晚期患者)术后可能无法耐受呼吸衰竭风险,还是要经由专业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有肺大泡能不能吹气球和深呼吸?


“吹气球需要通过用力呼气对抗外界阻力,这一过程会增加胸腔内压和肺泡内压,但是气球的阻力非常小,这种小量多次的阻力训练大概率不会引起肺大泡破裂,无需过度恐慌。另外,大家平时练习的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可帮助改善肺通气,一般不会显著增加肺内压,除非是快速深吸气或刻意‘撑大’肺部,可能导致肺大泡壁承受额外的张力,增加破裂风险。”


“总的来说,肺大泡患者不必‘因噎废食’,但也要注意控制风险,避免突然剧烈、给胸腔骤然增压的呼吸动作。”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于娜

医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功能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研究工作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专委会间质病学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第一届内科罕见病分会常委,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疾病防治专委会常委,辽宁省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辽宁省呼吸系统疾病质控专家组委员,辽宁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委员,Infectious Medicine、Thorax(中文版)青年编委。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55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