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吃喝就喘憋,一口饭反复咽都咽不下去,最近每天几乎只喝粥或者汤,结果体重一个月掉了8斤,现在瘦的都快成‘纸片人’了。”患有慢阻肺病的赵大伯在《看呼吸》患者群里讲述了自己在饮食上走过的弯路。
“像赵大伯这样在饮食选择上存在误区的患者及家属不在少数,盲目跟风或者过度极端都可能会加重病情。”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慢阻肺病患者一吃就喘怎么办?”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危重症亚专科主任罗红教授逐一破解了4个特别常见的饮食误区。
误区一:吃饭越慢越安全
随着进食时间延长,面部及咽喉肌肉运动所消耗的能量、短暂屏气的次数也会增加,反而加大了缺氧的风险,因此,并不是吃饭越慢越安全。
正确做法是采用“分餐制+节奏控制”,即选择豆腐、鱼肉等不需要过多咀嚼的食物,每餐控制在15-20分钟内,每口咀嚼15-20次后吞咽,吞咽后暂停呼吸进行2次缩唇呼吸。
误区二:喝汤比吃固体食物更好
很多朋友认为营养都在汤里,但实际上汤的营养密度较低,而且过量汤水可能加重胃肠胀气,压迫膈肌上抬,限制呼吸肌活动,从而加剧呼吸困难,因此,喝汤并不比吃固体食物更好。
有些患者认为喝汤能够减少吞咽的难度,但是肺功能非常差的患者的吞咽能力和气道保护能力都比较弱,流质的汤特别容易引起反流误吸,增加了食物误入到气道的风险,甚至会导致吸入性肺炎,所以不太主张喝太多汤。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优先选择高能量、密度适当、容易咀嚼的食物,比如蒸鱼、豆腐、坚果泥等,另外,心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每天的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即可,特别容易呛咳的老人,可以在水中添加“食物增稠剂”。
误区三:盲目依赖补品
慢阻肺病患者需要的是“精准营养”而非盲目进补,补品通常针对特定营养素,过度依赖补品可能导致其他营养素摄入不足,反而破坏营养平衡、影响免疫力。另外,部分补品(如维生素A、维生素E、钙剂或中草药)可能与慢阻肺病患者的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效或者产生副作用。
真正的有营养是天然的食物,大家应该优先通过饮食调整,少食多餐并且根据“高蛋白、中高脂肪、低碳水”的原则选择食物,必要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体质确定合适的营养补充剂。(点击查看适合慢阻肺病患者的食物种类)
误区四:完全排斥高脂肪食物
慢阻肺病患者通常因为气喘而进食困难,并且呼吸肌耗能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少量高脂肪食物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降低因为进食时间长、吞咽费力导致的缺氧风险。另外,脂肪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更少,对于存在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适当提高脂肪供能比例可以减轻呼吸负担。
不过,大家要注意区分健康脂肪和有害脂肪,优先选择健康脂肪来源,比如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牛油果、坚果等, 以及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亚麻籽油等,少吃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油炸食品、人造奶油。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罗红
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危重症亚专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遗传及罕见病筹备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湖南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主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