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在飞机上,我们就按照队长的嘱咐开始擦抹防蚊虫叮咬的驱蚊霜。可尽管我们以为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很充分了,到了缅甸,还是发现情况出乎意料……」对中国赴缅甸抗疫医疗专家组杜晓华教授的采访,实际上已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杜教授一再让压一压,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也被杜教授略去了,但我们仍然能从点滴的描述中感受到我国赴海外支援医生的种种艰辛与不易……
室外37- 41摄氏度的高温,一下飞机一股热浪袭来……疟疾、登革热等疾病高发,蚊虫肆虐,我们每星期吃2片磷酸氯喹
出发前夕的物资准备
缅甸从3月23日发现首例新冠病人时就开始了「清关」工作。24日,我们接到了省卫健委的通知,要求报名去参加缅甸新冠肺炎的抗疫支援。26日,医院内组织完成了医疗组出发前的培训工作。27日,省里专门成立的抗击疫情指挥部召开会议,部署了中国抗疫专家医疗队到缅甸开展工作的注意事项。4月7日晚上8点,我们接到出发通知。
医疗队出发当天的仪式
在医疗队出发前,我们就已事先做了充分的了解:缅甸气候炎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高发,蚊虫肆虐。我们一同前去的传染科医生,让我院专门为我们医疗队准备了预防疟疾的药物——磷酸氯喹及其它一些常用药物,每星期吃2片磷酸氯喹……在飞机上,我们就按照队长的嘱咐开始擦抹防蚊虫叮咬的驱蚊霜。可尽管我们以为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很充分了,到了缅甸,还是发现情况出乎意料。
缅甸非常热,一下飞机就是一股热浪袭来。第一站,我们到达仰光,这里温度基本保持在38摄氏度左右。而到了第二站曼德勒,气温则高达41摄氏度,头顶上的太阳晒得人浑身热辣辣的。
在从仰光到曼德勒的路上,医疗队员被当作虫子进行了一次「消杀」。4月13日从仰光乘坐大巴车出发去曼德勒,刚上大巴车时我们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从翻译口中得知,缅甸人民习惯用樟脑丸进行杀虫消毒,但为了早点到达曼德勒(从仰光到曼德勒有八九个小时的车程),再加上考虑到司机也害怕我们医疗队员与新冠病人有过「密切接触」。我们没说什么就上车出发。车子大约开了五十多分钟,一名队员说她觉得恶心想吐,要求停车休息一会。下次后,全部队员均有头晕不舒服的症状,这可能与车上放置了大量樟脑丸有关,后来虽然司机进行了清理,但是,樟脑丸的气味伴随了我们的整个行程。
穿隔离服不到5分钟整个人就热得发疯……由于工作场所不能打开空调,不到几分钟,整个人就有窒息的感觉
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进缅甸医院病房的经历……当我们穿着隔离服走进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还不到5分钟,整个人就热得发疯,全身上下全湿透。平时穿着隔离服工作都会感到憋气,而在缅甸穿上隔离服,由于工作场所不能打开空调,室内室外一样的温度,不到几分钟,整个人就有窒息的感觉。
我们必须克服这些问题,不能因为憋闷、热,让自己暴露于危险的环境中。整个缅甸支援期间,只要进入有确诊病例的医院和病区,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会喝一滴水、摘下N95口罩和脱下防护服。当然,我们也必须传达一种理念,通过这种亲身示范让大家看到,医护人员对应做好自我防护,哪怕条件再艰苦,也应该坚决执行、做好防护。但当时我心里也在暗暗佩服他们的医护人员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没有空调的炎热的环境和防护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尽心尽责、坚守岗位。
内比都全国视频连线会议上发言
此外,为解决沟通问题,当地有20余名缅甸青年志愿者承担了医疗专家组的翻译工作。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是当地华侨华人的后代,他们虽然不是医生,对新冠肺炎也存在一定的担忧,但他们克服自身困难主动报名,全程陪同、协助专家组开展工作,实验组和临床组的翻译还得穿上防护服、带上N95口罩陪同专家进入实验室和病房诊察病人。他们「逆行」精神值得称赞和学习!
突然听到有人用中文问「请问你们是来自中国的医疗专家吗?」……曼德勒省人民医院遇到的这个小伙子让大家为他捏了一把汗
4月10日我们在曼德勒省人民医院的隔离病房调研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从西安到缅甸出差的小伙子。而这个小伙子的经历,却让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当时我们正在急诊科隔离病房调研,突然听到有人用中文问「请问你们是来自中国的医疗专家吗?」我们当时很惊讶在病房里遇到讲中文的病人。后来进一步交谈我们了解到朱姓小伙是从西安到缅甸出差的同胞,于4月9早上出现咳嗽及头痛,他四处求医均被拒之门外,得知只有仰光省人民医院收治外国人后,他立刻来到急诊科发热门诊,随后被确定为留观隔离人员。由于是多人被隔离在同一间病房,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当时我们都在为他担心。还好朱先生因为在国内已经掌握了较好的新冠肺炎相关的防控知识,也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在隔离区的期间全程佩戴口罩。隔天我们收到朱先生的来信,告知他的咽拭子检测结果为阴性,准备出院回酒店,但缺乏药品和口罩,医疗队在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把口罩及部分药品送给他。朱先生收到物资后表示身在海外依然感受到祖国的牵挂和帮助,非常感动和暖心。
与来自西安的病人在隔离病房的合影
但与另外一个病人相比,这个小伙子还算幸运。在缅甸,我们还碰到一个来自福建在缅甸中资机构打工的病人,他并非新冠病人,但因血液系统的重病复发住院治疗。这个病人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只有6克(正常男性的血红蛋白是12-15g),血小板只有9000(在2.5万以下很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同时,他每天高烧39-40℃……从他的情况看,应该短期内无法回国治疗,因为当时正值缅甸的泼水节,国内、国际航空已经禁飞,如果他是在发病早期回国的话,至少还有机会与家人见上一面。所以,我们大家都为这个病人感到遗憾。
缅甸医护人员充满智慧……我们不建议将恢复期病人的血浆置换疗法作为常规救治重症病人的方法
在缅甸曼德勒的社区发热门诊调研
缅甸医疗机构的基础设备亟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条件的受限,不利于感控防护工作的开展。但是,在曼德勒的一家社区发热门诊,当地医护人员用塑料布自制简易隔离罩,将医生和患者隔开,避免交叉感染;在仰光省的一家私人医院,我们也看到医院用厚塑料布隔离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空间作为发热病人的接诊室,这样的设施简单有效、经济方便、充满智慧。
在考察中交流中,我们还了解到:缅方医务人员对我国的治疗方式十分感兴趣,尤其是恢复期病人的血浆置换疗法。无论到哪家医院进行交流培训,恢复期血浆疗法是必然被问到的问题。他们说,十分希望能通过取出治愈病人的血清,用含有抗体的血清治疗其它新冠病人,他们认为在无特异性抗病毒药和疫苗的情况下,这种治疗方法可能比较容易实现和见效。但是,我们也将我国对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实际应用情况、适应症、禁忌症均与他们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我们不建议将此法作为常规救治新冠病人的方法。
在缅甸仰光维巴基传染病院(新冠病人定点收治医院)的ICU病房调研
说真的,在缅甸的支援工作的确很辛苦,但每当我们回到酒店,听到缅方工作人员用刚学的、不太流利的「谢谢」、「你们辛苦了」表达感谢时,心里充满了感动,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专家介绍
杜晓华
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第一届中青年委员,国家卫健委PCCM培训基地导师,云南省中华医学会临床药物评审专家库成员。主持及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参与项目荣获国际、国家发明专利各一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