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录召:全球疫情恶化、国内多点暴发,今年流感疫苗的接种策略因此有何不同?「多病共防」有哪些关键策略?丨解密流感(2)
来源: 呼吸界 2021-01-04

一、流感疫苗


全球疫情未见好转,冬季国内疫情风险增加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未见好转,甚至在持续恶化,尤其是部分欧美国家进入冬季后,疫情发展速度较快。我国在早期第一阶段取得巨大的战略性成果,国内疫情基本阻断,但由于输入性病例不断、冬季气温降低、疫情风险点等原因,我们的输入性病例风险也在增加。因此,目前国内多点暴发,甚至此起彼伏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今年来讲,我们不仅要关注新冠疫情,还要关注新冠-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叠加问题。即使目前流感活动水平较低,仍需大家密切关注。


《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33号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名义印发了《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这项工作方案的工作机制和防控策略与往年类似。但是实施举措中有一条叫做「推进多病共防」,指的是在防流感的同时还要关注新冠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或者其他细菌感染,这是我们需要在这个季节特殊关注的情况。



今年的流感工作方案主要有十七项重点措施。第四点,推动秋冬季多病共防,除了防新冠和流感之外,其他可能并发的疾病也要关注,要共同采取一些预防措施。第五点,明确重点人群,鼓励疫苗接种,这是指流感疫苗的接种。第六点,改进疫苗接种服务,提高疫苗接种便利化,实际上也是对今年为了防止新冠和流感的叠加,提升流感疫苗接种率,降低与新冠鉴别诊断的难度。第十一点,多病原联合检测,因为现在新冠、流感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感染,单从临床症状上很难区分,所以如果出现了发热或者呼吸道感染症状的话,为了明确病原,推崇快速多病原检测,对于明确病因、病例的管理和治疗有很多好处。第十七点,后续会提到流感疫苗的调配。虽然今年流感疫苗的供应比往年增多,但是由于大家的接种意愿有所提升,今年流感疫苗呈现了局部的或者短时间内供应短缺的现象。


WHO关于本季节流感疫苗接种优先人群考虑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流感疫苗的接种策略,与往年全球对基于个体的高危人群的推荐有所不同。今年WHO流感疫苗专家组专门发布了一份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流感疫苗接种优先人群考虑的文件,这是继2012年WHO关于流感疫苗的立场文件之后,预计在新冠大流行结束之前的优先接种人群的推荐。


首先是医务人员,包括所有卫生工作者、保健机构,以尽量减少医疗服务缺勤,特别是在医疗资源有限的国家。因为各个国家,尤其是在一些疫情非常严重的地区,医务人员的感染很严重,感染之后使医疗系统中断,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保护医务人员,既是保护他们的职业健康,同时也是保护我们的防控资源。


第二,老年人,是新冠和流感的高危人群,感染之后可以引起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比较严重的临床结局,比如病死风险比其他人群更高。不论是流感还是新冠,老年人都是优先接种人群。如果疫苗供应允许,可考虑扩展至50岁以上的成人。


第三,其他高危人群,包括孕妇、慢性病患者、儿童等这些高危人群也推荐接种流感疫苗,但是优先次序是在医务人员和老年人之后,这些人群不分先后顺序。


2020-21季节流感疫苗接种指南


国家疾控中心流感疫苗工作组同样出台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同时也考虑了对新冠防控的影响。所以我们发布的指南的优先接种顺序和WHO类似,但是我们的文件比WHO出台得更早。



疫苗的联合接种


因为今年要多病共防,所以提倡疫苗的联合接种。灭活流感疫苗与其他的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比如左臂和右臂分别接种,可以同时接种的疫苗包括肺炎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另外,今年我国供应的也有减毒活疫苗(LAIV),即鼻喷疫苗,在接种减毒活疫苗后,必须间隔28天以上才可接种其他减毒活疫苗。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来说,因为是流感和新冠的高发人群,并且病毒感染后容易继发感染,建议可同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来降低合并感染和继发感染风险。


健康中国行动


这两年我国在积极推动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实施15项专项行动中,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和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中都倡导了高危人群应该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


我国流感疫苗政策分类


我国的流感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原来叫做二类疫苗。所以在绝大部分地区是自愿、自费接种,但是小部分地区已经通过政府财政补助实施特定人群免费接种,比如北京市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以及医务人员,其他地区很多是把老年人作为免费接种的。还有一些地区是把流感疫苗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这样也有利于解决疫苗的费用,来提升疫苗的接种率。


2007-2020年流感疫苗批签发量



我国流感疫苗的供应量整体不足。近10年一直维持在2000万-4000万剂次,尤其是2018年供应量最低,因为当时受到一些疫苗事件的影响出现疫苗短缺。今年的供应量超过5000万剂次,按照人群覆盖率来说,大概不足4%。但是为什么流感疫苗供应量比近几年提升很多,仍然出现疫苗短缺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外,也与今年流感疫苗批签发较晚有关。虽然现在已经是12月份了,但依旧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如果还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现在还可以接种。


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由于医务人员是流感疫苗的最优先接种人群,在前年和去年,我们分别基于「丁香园」和「呼吸界」做了两次调查。2018-19年,根据丁香园调查发现,医务人员总接种率较低,只有11.6%。但是2019-20年有很大提升,医务人员总接种率为64%。这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医院有无免费政策,或者医院有没有要求或者鼓励接种。比如去年的情况,如果医疗机构有免费政策,可以给医务人员免费接种,并且要求接种的话,整体接种率可以达到84.03%;如果没有免费政策也没有要求接种的话,只有25.16%。当然,「呼吸界」的调查对象可能主要是呼吸学科和其他相关科室,相对来说接种人群可能会更高一些。


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接种疫苗有很多好处,比如老年人免费接种具有成本效果概率为98%,是节省成本的。


流感疫苗支付意愿调查



我们为了推动流感疫苗的接种,2019年对10个省份进行调查,发现即使是自费接种,也有很多儿童家长、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愿意自己支付,说明我们可能不仅是疫苗费用的原因,还对疫苗接种的意识,尤其是对流感疾病的认识,都可能影响了流感疫苗的接种。


推动流感疫苗政策与项目



希望将来继续累积更多的科学证据,并且把这些科学证据能够转化为公共卫生政策,转化为公共卫生项目,来保障高危人群流感疫苗的接种。


二、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研发的理想目标



最近新冠疫苗的关注度非常高,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批准上市,并在部分人群中接种。早期WHO对新冠疫苗研发的理想目标,从安全性、有效性、创新性、便捷性等方面有所要求。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就是考量,安全风险很低、可耐受;理想的保护率在70%以上,最低50%也是可以接受的;认为新冠疫苗的免疫持久性至少能维持1年以上;具有灵活性,可多次加强免疫。


新冠疫苗:终结大流行的利器


目前已经研发的新冠疫苗有哪些特点呢?能不能达到上述的理想情况?新冠疫苗被认为是将来终结新冠大流行的利器,目前国际上已经批准上市或者使用的疫苗有几个?



第一个,BioNTech和辉瑞赞助的BNT162b2 mRNA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在NEJM发表,两剂次对16岁及以上人群效力95%。对于安全性来说,主要是注射部位短期、轻度至中度疼痛,疲劳和头痛。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疫苗和安慰剂组中相似。但是美国FDA称,四位苗注射的第三期志愿者出现了贝尔氏麻痹症,即面瘫,后来又表示与志愿者本身面部做过一些特殊治疗有关,这方面值得大家关注。


第二个,也是美国的mRNA疫苗,Moderna宣布其mRNA疫苗,效力为94.1%,目前还没有看到正式发表的临床试验结果。


第三个,我国研发的灭活疫苗也有十分令人振奋的消息。阿联酋还有其他国家已经给予中国国药集团灭活新冠疫苗正式注册,据媒体报道三期临床试验效力为86%(后国药集团公布为79.34%)。


不论是mRNA疫苗还是灭活疫苗,均超过WHO预期的70%以上保护率,说明整体疫苗研发取得良好进展。


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 initiative)


新冠疫苗上市后,各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疫苗的使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研发的新冠疫苗要作为全球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要保障公平性。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是由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世界卫生组织和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共同提出并牵头进行的项目。10月8日,中国正式加入COVAX。实际上这个计划的核心目的是向全球各国提供公平获得安全有效疫苗的机会 ,希望所有参与的国家和地区在第一轮疫苗供应时,至少保障他们本国有20%人口可以获得新冠疫苗,这是为了保障公平性。


全球主流疫苗生产与供应情况



我国研发生产的疫苗有5个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主要供给中亚、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非洲、欧洲等地区。美国研发的疫苗有4个,主要供给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全球疫苗订购的情况值得关注,这是从一些公共媒体所得到的信息。上市的疫苗虽然很少,但是全球已预定约74亿剂,其中高收入国家占了一半,预定了39亿剂次,中高收入国家预定10亿剂次,中低收入国家预定18亿剂次,低收入国家可能主要依赖COVAX捐赠的7亿剂。所以大部分还是分布在高收入国家。


各国购买情况(不含中国)



如果按照平均覆盖人口比例来看,部分国家,比如加拿大、美国、英国、欧洲很多国家,他们的订购剂次已经可以覆盖到全部人口,加拿大预购疫苗可覆盖人口数超过国民4倍;印度确认购买数量最多,由于人口数较多,仅覆盖58.55%的人口。对于低收入国家来说,可能缺乏购买资金和完善的疫苗供应体系(如冷链),需要依赖将来的捐赠去解决疫苗的问题。


新冠疫苗接种-国外


12月8日,英国率先开始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截止12月16日,已有13.8万人接种。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先后在12月14日、15日、16日分别启动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这些国家的优先接种人群,第一类也是医务人员,第二类是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的老年人。


新冠疫苗接种-国内


我国的接种策略是「两步走」方案:


第一步,针对部分重点人群,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尽力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的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暴发的风险。因为国内新冠疫苗尚未审批上市,实际上是紧急接种。


第二步,随着疫苗获批上市,或疫苗产量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预防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新冠疫苗的接种地点主要是在传统的疫苗接种单位,通常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综合医院。目前供应的灭活疫苗的接种剂次是2剂次,对于腺病毒载体的疫苗,可以接种1剂次。从临床试验结果来看,局部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红肿,全身不良反应包括发热、乏力。


历史的悲剧:1976年美国猪流感疫苗事件



接种疫苗后要密切关注安全性和效果。历史上也有一些悲剧,比如1976年美国猪流感疫苗事件。1976年10月11日,约4000万美国人(约占总人口的24%)接受注射新研制出来的流感疫苗,几周后约50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中25人因为严重的肺部并发症而死亡。1976年12月16日,美国终止国家流感免疫计划,4年后销毁了剩下的疫苗。


举这个例子是希望大家要密切关注接种疫苗之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尤其是大范围接种之后,在临床试验阶段无法发现的这些情况,比如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要更加关注,包括我们所关注的抗体依赖性增强(ADE)。


总结


本季节流感防控:多病共防、多病原联合检测、疫苗接种。


新冠疫苗:终结大流行的利器,免疫屏障约70%;国内「两部走」策略


* 感谢张婷、贾萌萌博士,王晴、杨媛同学准备PPT!


参考文献:

[1]Yang et al. BMC Medicine (2020) 18:90

[2]Lai X et ail. Vaccines 2020, 8, 405


线上答疑与讨论


主持人王一民:接种流感疫苗能不能预防禽流感?接种新冠疫苗能不能预防其他的常见的冠状病毒?


冯录召:第一问题,季节性流感疫苗能不能预防禽流感或者其他动物流感,基本上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流感病毒不同亚型间的交叉保护比较弱,即使是同一个亚型,流感疫苗对不同的病毒株之间也不能有效保护,所以这才是我们需要每年去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如果想预防禽流感,对于像H5N1、H7N9禽流感来说,WHO会推荐专门的H5N1、H7N9的疫苗株,我们是做一个大流行的准备疫苗株作为储备用,它一旦发生大流行,可能会紧急使用。


第二个问题,新冠疫苗能不能预防其他的冠状病毒,事实上新冠疫苗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交叉保护应该是非常弱的。反过来讲,如果它有很强的交叉保护,我们得了普通感冒后,应该对新冠是预防感染的。所以既然它不能有一个反向的保护作用,说明接种新冠疫苗可能对其他冠状病毒没有保护作用。


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对新冠疫苗的认识、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处于不断进展的过程中,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疫苗有很高的保护率,实际上是在这两种情况下:第一,病毒还没有发生很多变异;第二,三期临床试验集中在短期内完成,比如几个月的时间,可能新冠疫苗长久的保护作用还没有更好地凸显出来。所以,将来还要开展一些上市后的大范围人群的保护效果的评价和安全性,才能更好地评价新冠疫苗真实的安全性和保护效力


主持人王一民:在准备这一期的话题之前,我看了一篇发表在《内科学年鉴》的文章,他的主编发表了一篇述评,他在谈到新冠疫苗的时候提到美国人接种疫苗的意愿并不高,可能只有一半人愿意接种,大多数人不是说我愿意接种或者我绝对不愿意接种,他们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有踌躇,有纠结。他分析了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如果接种了疫苗,是不是就能回到2019年以前的状态,如果我回不到那时候的状态,不能摘掉口罩,还需要保持社交距离,为什么还要打疫苗?第二个原因,因为过快地产生了一个新型的、具有突破性的mRNA疫苗,恰恰是在这样一个时机诞生,大家会担心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您怎么看待这位主编的一些社会观点。


冯录召:接种疫苗的意愿,甚至是不是存在疫苗接种犹豫,这是近年来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新冠疫苗也存在类似的话题,在中间徘徊的人有很多。为什么有这种因素?作为公共卫生的医生来讲,我认为接种疫苗首先是保护个体,但是保护个体不是100%的效果。任何一种预防产品,哪怕已经非常成熟的疫苗也不能100%的保护,所以不能因为它的保护效率达不到100%,比如只有50%、70%,人们就不接种疫苗。每一种干预措施如果能达到50%、70%的保护效率,实际上达到WHO提出的可理想的目标已经很不容易了。其次,我们将来为什么要让大范围的人群去接种?是希望能够达到免疫屏障,只有足够的人群,比如60%-70%的人接种疫苗或者通过自然感染获取保护之后,全世界的疫情才能够降低,我们才能够恢复到大流行之前的状态。


之所以我国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每个人都是抗疫的一份子,当时尽量不外出、出门都佩戴口罩等措施,把病毒的传播速度降低下来,疫情才能得以控制,疫苗也是如此。作为公共卫生的措施,不要去计较一个人是不是得到了足够的保护,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出最大的贡献,为了全世界的健康,为了全世界的经济,为了社会能够恢复到2019年的状态。即使接种了新冠疫苗,由于它不是100%保护,我们还是要采取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的具体措施。


主持人王一民:打了疫苗,是不是要看自己有没有产生抗体?


冯录召:对于个体而言,关心自己打了疫苗之后能不能产生有效的抗体,可以去检测。但是对于一个公共卫生项目来讲,我们不推荐大部分人打了疫苗之后去查抗体。因为我们所检查的抗体,比如IgG抗体,并不能直接和产生保护划等号。实际上我们是用血清学的替代指标在临床实验阶段和一些评价的研究中,如果等同于IgG产生了保护性的抗体,但是能否真正预防疾病不能划等号。将来通过更大范围的人群接种之后,可能要通过流行病学评价才能知道能否控制住疫情,降低了疾病的多少,降低了暴发的多少,来评价这个结果。所以真正有效的还是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后的效果评价,换句话说叫real world data(真实世界数据),不需要每个人去查抗体来评价能否获得保护,事实上查了抗体也并不等于有保护。


直播嘉宾


冯录召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员,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 执行副院长。主要从事流感、人感染禽流感、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疫苗政策和防控策略研究。共发表中英文论文14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兼任世界卫生组织免疫专家咨询委员会流感疫苗专家组成员,亚太地区流感控制联盟执委,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级新冠肺炎媒体采访专家,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Intelligent Medicine》《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学术期刊编委。


主持人介绍


王一民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青委副主委。


本文由《呼吸界》编辑 大奔 整理,感谢冯录召老师的审阅修改!


* 感谢赛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的大力支持


本文完

排版:Jerry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