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哮喘门诊中发病率高达13%却仍易误诊,寻出「潜藏」的患者后,诊治时症状反复还需警惕哪些事?
来源: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8-10-19

编前语

前两天,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误诊为小细胞肺癌」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一位误诊后接受了长达15个月放化疗的患者,这不仅导致真正元凶难以发现和治疗,还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

一些读者留言称,更令人无奈的关键问题是难以确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又表现多样,所以,临床上潜藏的患者是如何被发现的?诊治过程又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数位患者症状反复——病情活动?感染?他们随访时的检查结果如何?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是一种由曲菌特别是烟曲菌(Aspergillus fulmigatis,Af)引起的慢性、易复发的、累及支气管肺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它在成人哮喘中的发病率为2.5%,在哮喘门诊中的发病率可高达13%!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因而,关注哮喘病中潜藏的ABPA很有必要。


ABPA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Central bronchiectasis,CB)。由于CB的存在,以及需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使患者易发生感染,因此,在ABPA治疗过程中症状出现反复,应鉴别是由于病情活动或合并了感染,由于治疗不同,因而二者的鉴别十分重要。


摘要与关键词 


【目的】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在长期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反复时,应鉴别是病情活动或合并了感染。

【方法】收集ABPA病情趋于活动的患者,并长期随访观察以明确诊断。

【结果】ABPA患者在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了反复,确诊合并细菌感染后给予抗感染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结论】ABPA治疗过程中需警惕合并了感染,以避免误诊误治。


【关键词】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感染;复发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的3例病情趋于活动的ABPA患者,患者的诊断和主要治疗如何?


患者的诊断标准

病例3是1987年就诊,因此,是根据1977年Rosenberg的标准诊断,包括7条主要标准和3条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

1、哮喘

2、曲菌抗原呈速发皮试阳性

3、血清总IgE升高

4、中心性支气管扩张

5、有肺浸润病史(暂时或固定性)

6、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7、曲菌抗原沉淀抗体阳性

 

次要标准

1、经重复痰培养或镜检烟曲菌阳性

2、有棕色痰栓的病史

3、对曲菌抗原呈Arthus反应(迟发皮肤反应)

 


患者在后续的随诊中检测了血清IgE-Af和IgG-Af均有明显升高。病例1和2是2006年和2007年就诊的,诊断标准依据2002年Greenberger的诊断标准。因而3例患者最后均符合2008年第7版Middleton 《Allergy》中ABPA的诊断标准。

 

该病的主要治疗

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部分患者同时服用伊曲康唑。

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长期治疗随访。


方法:三例患者均定期门诊随访,期间检查结果如何?

 

3例患者定期在门诊随诊,观察发热、咳嗽、喘憋、咳痰栓、咯血等症状出现情况,并复查血常规、总IgE、抗烟曲菌IgE抗体(IgE-Af)、抗烟曲菌IgG抗体(IgG-Af)、胸片或胸部CT、肺功能、痰培养等,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病例1 

患者女,45岁,反复咳喘发作30余年,病情时轻时重,常年犯,9~10月加重,抗感染治疗无效,2006年就诊于我院。既往史:晨嚏多、清涕、眼鼻耳痒5~6年。家族史:母亲、女儿均患支气管哮喘。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双肺呼吸音清。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9.24×10^9/L、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百分比27%,Af皮试强阳性,血清总IgE2000KU/L, IgE-Af 5级/51.1KUA/L, IgG-Af 70.6mgA/L,多次胸部CT显示CB及游走性阴影,确诊ABPA,口服泼尼松和伊曲康唑治疗,此后病情时有反复。


2013年9月,患者以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就诊。体检未见异常,外周血 WBC14.04×10^9/L、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GR)占90%,为鉴别是合并了感染或长期服用泼尼松所致?因为总IgE升高是ABPA活动的敏感指标,故急查总IgE,结果基本同前,按细菌感染治疗,给予左氧氟沙星3日后复诊症状明显减轻,后转外科诊为肛周脓肿。不久左上臂又患丹毒,抗感染后治愈。

 

病例2 

患者女,48岁,反复咳嗽、咳黄痰、发热32年,27年前小开胸诊断为广泛支气管扩张,此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活动后气短及咯血,2007年9月就诊于我院。既往史:鼻窦炎、百日咳。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双肺底闻及少量中小湿罗音,杵状指(+)。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21×10^9/L、GR75.6%、EOS1.4%。总IgE>5000KU/L,Af皮试(+),IgE-Af 5级/71.6KUA/L,IgG-Af 89.5mgA/L。胸部CT:双肺囊性支扩,右下肺曲菌球,肺气肿。确诊ABPA合并曲菌球。


予泼尼松和伊曲康唑治疗后,复查总IgE2996KU/L、IgE-Af 5级/71.5KUA/L,IgG-Af 25.5mgA/L。患者治疗过程中反复发热、咳黄绿色或黑绿色痰,体格检查:双肺底有中小湿罗音,复查血常规:WBC14.73×10^9/L、GR89.2%、EOS0.7%,总IgE1440KU/L,胸部CT:两肺多发支气管扩张部分伴霉菌球,两肺多发斑片影,双肺多发索条,纵隔、双肺门多发淋巴结,双侧胸膜肥厚。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予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

 

病例3 

患者男,25岁, 喘憋、咳嗽、咳痰、低热20余年,1987年6月就诊于我院,予尘螨脱敏治疗后症状减轻,但下雨或接触垃圾时仍有喘憋发作。1998年患者咳黄绿色或灰白色粘稠痰液、痰栓及咯血。1999年因咳痰、喘憋加重,当地医院查胸片提示肺部浸润病变,予异烟肼等抗痨治疗后无好转,复查胸片肺部阴影增多,EOS 27%,2001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3.42×10^9/L,Af皮试+++,总IgE>5000KU/L,痰真菌培养:黑曲霉100%,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行支气管镜:右上肺尖后段狭窄,双肺内有较多分泌物。胸部CT:右上肺巨大空洞。查免疫指标ANA、抗ENA、ANCA、自身抗体均正常。诊断ABPA,停用抗结核治疗,予泼尼松及伊曲康唑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出院。


随访过程中间断咯血、发热、黄痰多、气短,体格检查:双下肺可及湿罗音,右侧明显。复查血常规WBC17.09~20.99×10^9/L、GR83.2~94.4%、EOS0~0.3%,总IgE708KU/L,IgE-Af 4级/39.3KUA/L,IgG-Af11.5mgA/L。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ESBL(-)大肠埃希菌,胸部CT:双肺实质多发索条斑片影,双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双侧胸膜增厚。继续予泼尼松和伊曲康唑治疗效果不佳,先后予罗红霉素、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克肟、莫西沙星治疗,患者症状改善,复查血常规:WBC9.9~10.73×10^9/L、GR71.4~79.7%,总IgE98.5~116KU/L,IgE-Af 2级2.07KUA/L,IgG-Af 25.1mgA/L,肺功能:FEV1 36.1%,FEV1/FVC 55.04%。


 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情反复,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ABPA病情活动?合并了感染?


病例1为肛周脓肿引起全身不适,WBC和GR升高,糖皮质激素加量并加用伊曲康唑治疗无效,最终明确肛周脓肿诊断,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


病例2和病例3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憋、咳痰栓、咯血、胸闷、气短、胸痛等,复查血常规WBC、GR升高、总IgE、EOS较前无明显升高、胸片或胸部CT可见斑片影,痰培养可见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加强糖皮质激素及伊曲康唑治疗效果不佳,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WBC、GR均有所下降,影像学改善。证实患者病情反复为合并感染,而并不是ABPA病情活动所致。


讨论:为何ABPA患者易合并感染又易误诊?症状反复要注意啥


由于ABPA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加之肺部大多有支气管扩张,这两个因素使患者易合并感染。合并感染后又因与ABPA的复发有一些相似之处,易于忽略而误诊。因此本文对此加以讨论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3例患者均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喘息,EOS升高、总IgE明显升高、IgE-Af、IgG-Af抗体升高、胸部CT显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和肺部阴影,明确诊断为ABPA。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和伊曲康唑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复。



如例1,患者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突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就诊。当时体检未发现异常,外周血WBC升高达14.04×10^9/L,GR90%,是ABPA趋于活动,还是合并感染,需要加以鉴别,二者外周血WBC和GR均可升高,但前者一般表现为总IgE也明显升高,急查总IgE,结果与以前基本相同,于是确定有感染存在,按感染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最终明确为ABPA合并肛周脓肿。

 

例2和例3在治疗过程中又出现发热、咳喘、临床表现与ABPA病情活动相似,此时应将ABPA复发与合并感染相鉴别,遂进一步深入查原因,外周血WBC和GR升高,总IgE和EOS升高不明显,痰培养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在抗感染治疗后,WBC、GR、胸部影像学均有所改善,病情得到控制,故ABPA合并感染诊断明确,避免了长期大量口服糖皮质激素及伊曲康唑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目前广大临床医师对ABPA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越来越熟知,ABPA因肺内病变需长期治疗,由于病情活动和感染采取治疗措施不同,因此二者的鉴别很重要,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避免误诊误治给病人带来的伤害。


作者:汤蕊、文昭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 100730)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