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首次住院3.6年死亡率达50%,97.4%患者对疾病毫不知情!
来源: 呼吸界 2018-04-18

导语


北京时间2018年4月10日,《柳叶刀》(IF=47.8)在线发表了王辰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大规模的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中国肺健康研究(China Pulmonary Health Study)[1] 揭示了中国的慢阻肺流行病学现状,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一亿,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发病率高达13.7%。慢阻肺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中国居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同时也将带来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对慢阻肺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控是当下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研究概况:


中国肺健康研究(China Pulmonary Health Study)是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研究样本为 2012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来自中国大陆的10 个省、市及自治区的20岁以上的人群。所有受试者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进行肺功能检查,以 GOLD2017标准诊断慢阻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研究目的是评估20岁以上中国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和疾病负担,同时收集并评估慢阻肺患病的危险因素和知晓率。这项研究意义重大,为国家制定慢阻肺防控方针与相应的卫生政策提供了第一手的科学依据。


这项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我国慢阻肺流行状况的严峻性,而我国当前对于慢阻肺疾病的防控体系仍存在不足。


知晓率低


首先是中国居民对于慢阻肺疾病的知晓率偏低。在本研究中,知晓慢阻肺的定义为:患者自述曾被医师诊断为慢阻肺。在本研究中,经肺功能检查确诊的慢阻肺患者中,只有2.6%知晓自身疾病。高达97.4%的慢阻肺患者对自己的疾病状况毫不知情。



诊断率低


另外一项不足体现在慢阻肺的疾病诊断率偏低。在本研究中,仅9.7%的成年人、12.0%的慢阻肺患者曾经接受过肺功能检查。因此,慢阻肺作为四大慢性疾病之一,未来的防控工作重点之一将在肺功能的常规检测随访方向。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将成为慢阻肺防控工作的重点场所,基层医疗机构有望逐步引进肺功能仪器,使得肺功能的检测逐步普及成为居民日常体检的常规项目,肺功能的检测将类似测量高血压般更加便利。



漏诊/误诊率高


此外,在慢阻肺防控工作中,中国基层慢阻肺就诊患者常常遭遇漏诊、误诊现象。很多的慢阻肺患者被非呼吸专科医生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地区。在一项关于我国西部农村慢阻肺患者诊治现状的调研中,6成以上慢阻肺患者被诊断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 [2]。因此,必须在慢阻肺防控工作中重视这部分误诊患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工作,通过进一步的落实规范化诊疗的学习和执行工作,提高慢阻肺的确诊率,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方法。


西部农村地区慢阻肺的漏诊、误诊率


慢阻肺的死亡率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疾病及疾病负担的认识,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首要任务是促进公众对慢阻肺疾病所带来的沉重的疾病负担有深刻的认识。截至2015年,慢阻肺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 [3];慢阻肺引起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损失是中国慢病的第二位 [4]。过去一年内,有43%的慢阻肺患者至少住院治疗1次 [5]。慢阻肺首次住院患者,3.6年内死亡率达50%,7.7年内死亡率达 75% [6]。如果不注意控制疾病进展,慢阻肺带来的死亡可能并不遥远。



防控工作成绩斐然


在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慢阻肺的防控工作中在过去的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在北京地区,已经针对慢阻肺的防控制定了相应的卫生政策与医保政策。治疗慢阻肺的药物不仅被纳入社区基本药物目录,肺功能检查在北京的一些医院已经被纳入体检常规项目。


研究成果丰硕


近年来,作为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呼吸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的王辰院士率领团队针对中国居民的慢阻肺的防控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积极的临床参考意义,更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逐步完善防控体系建设


王辰院士率领团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慢阻肺疾病防控工作体系,为中国居民的健康生活做出重要的贡献。他积极倡导慢性呼吸疾病防治需要从控制危险因素抓起,并呼吁将慢性呼吸疾病防治纳入国家慢病工作规划。在他的提议倡导下,慢阻肺首次纳入国家慢病监测体系。与此同时,慢阻肺被列入第二批分级诊疗试点疾病。王辰院士牵头制定并建立了慢性呼吸疾病国家诊断标准,并将呼吸疾病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医学教育体系,呼吸疾病相关知识体系的学习贯穿了院校教育、毕业后的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继续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在他的推动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通过成立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进一步积极推动基层呼吸疾病防治,并专门制订常见呼吸疾病基层版指南,开展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能力调查,在全国各地区开展基层医生的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的培训。与此同时,科技部「十三五」期间也加大对慢性呼吸疾病的研究资助。政府与各级医疗机构也加强慢性呼吸疾病的教育与媒体宣传工作,持续引发社会对慢性呼吸疾病的广泛关注。


  • 积极倡导慢性呼吸疾病防治需要从控制危险因素抓起
  • 呼吁将慢性呼吸疾病防治纳入国家慢病工作规划
  • 牵头制定并建立了慢性呼吸疾病国家诊断标准
  • 将呼吸疾病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医学教育体系
  • 成立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进一步积极推动基层呼吸疾病防治
  • 专门制订常见呼吸疾病基层版指南
  • 开展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能力调查
  • 加强慢性呼吸疾病的教育与媒体宣传工作


ICS/LABA显著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


在慢阻肺的防控工作中,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关键环节。在慢阻肺的治疗方案中,ICS/LABA是目前中国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长期使用的吸入型药物之一。无论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70%预计正常值的慢阻肺患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还是尽管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仍有急性加重史的患者,ICS/LABA是权威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 [7],可以控制慢阻肺的疾病进程,显著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


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8],纳入美国HealthCore Integrated Research Environment中心报告的≥40岁的、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噻托溴铵初始治疗的慢阻肺患者(合并或不合并哮喘),随访12个月,评估其急性加重发生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与噻托溴铵初始治疗相比,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将首次急性加重时间延缓108天。与噻托溴铵相比,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显著降低急性加重风险达22%。




结论:


随着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吸烟和空气污染问题,可以预期未来慢阻肺的发病趋势将更加严峻。政府、卫生界及公众需要大力提高对慢阻肺防控的重视,尽早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以降低慢阻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慢阻肺的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主要内容概述


1、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13.7%,慢阻肺患者人数近1亿,慢阻肺已成为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


2、为降低我国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需要积极开展慢阻肺的疾病防控工作,利用肺功能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将成为公共卫生的优先任务


3、王辰院士率领团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慢阻肺疾病防控工作体系,为中国居民的健康生活做出重要的贡献


4、ICS/LABA是权威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可以控制慢阻肺的疾病进程,显著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Chen Wang,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J]. Lancet, 2018, published online 

[2] 唐永江,等. 西部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治现状及问题[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4(3):233-236.

[3]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0/en/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 2006.

[5] 何权瀛,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04): 253-257.

[6] Suissa S, et al. Long-term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evere exacerbations and mortality [J]. Thorax 2012; 67:957-963.

[7] GOLD 2018 指南

[8] Trudo F,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budesonide/formoterol combination and tiotropium bromide among COPD patients new to these controller treatments. [J].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5;10: 2055-66.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