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拴盈教授:肺癌患者不推荐常规预防性抗凝治疗,VTE风险评分是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肺癌合并VTE抗凝治疗如何定方案、疗程?
来源: 呼吸界 2021-06-1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活动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肺癌是常见的合并VTE的肿瘤类型,肿瘤合并VTE会增加患者早期死亡风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肺癌合并VTE的治疗进展进行解析:


三大类危险因素促使肺癌患者发生VTE……VTE风险评分与VTE形成风险无显著相关性,但可预测早期死亡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两种类型,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之后、位列第三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019年世界血栓日的数据显示:1.全球四分之一死亡与血栓相关;2.前三位病死因均与血栓有关;3.VTE是院内可预防的首要死因;4.60%的 VTE事件与住院相关。



VTE覆盖人群广,发病率高。据中国VTE患者(74家医院,9281例患者)管理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各类疾病中均可并发VTE,其中恶性肿瘤中VTE的发生率为8.5%。



血栓领域国际知名专业期刊《J THROMB HAEMOST》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1.肺癌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0倍,发生率约为7.3%;2.诊断肺癌后的前6个月最易发生血栓;3.肺腺癌发生血栓风险是肺鳞癌的3倍。



这是美国肿瘤化疗患者VTE的发生率情况。图左为VTE类型, DVT是最常见的VTE类型,图右为不同类型肿瘤患者VTE发生率,肿瘤患者VTE发生率显著升高,其中肺癌患者的VTE发生率为13.9%。大多数VTE事件发生在化疗开始后不久,18.1% 的患者在化疗开始后第一个月内发生第一次VTE事件;47% 的患者在最初的三个月内发生;72.5% 的患者在前6个月内发生。



这是日本的多中心前瞻性Cancer-VTE 注册研究。数据显示:VTE发生率与肿瘤类型及肿瘤分期相关,肺癌患者中VTE发生率约为5.1%,且分期越晚,VTE发生率越高。



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肿瘤患者VTE形成的机制。50 多年前,有学者提出凝血因子的改变、血小板粘附性增加和纤溶活性降低是癌症相关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已知不同类型肿瘤发生VTE风险高低不同,提示不同肿瘤类型VTE形成机制亦存在不同。有研究显示肺癌VTE形成有其特异性机制:1.肿瘤细胞释放G-CSF和GM-CSF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从而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捕获血小板、微泡,促使血栓形成;2.单核细胞表达促凝血组织因子(TF),促使血栓形成。


肺癌VTE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涉及三大类:1.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年龄、家族史、合并症、活动情况、吸烟、近期手术史、贫血及肥胖等;2.肿瘤相关危险因素——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肺切除术等;3.治疗相关危险因素——药物种类、疗程及长期住院治疗等。



一项来自真实世界的全球前瞻性队列研究(CANTARISK研究)纳入接受初始全身治疗的来自24个国家的1980名肺癌患者,随访6个月后发现:VTE总发生率6.1%;VTE发生与性别、种族、地域、病理类型、吸烟、既往放疗、冠心病、中心静脉导管、肢体制动等因素相关;女性、白种人、黑种人、北美人及体重指数高的患者VTE发生率明显升高,而亚洲人及肿瘤分化程度高的患者,VTE发生风险低。值得注意的是:VTE风险评分与VTE形成风险无显著相关性,但是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


从肿瘤合并VTE抗凝治疗的循证依据入手……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是否更具优势?


VTE抗凝药物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最早使用的抗凝药是上世纪30年代问世的普通肝素;上世纪40年代,华法林问世;上世纪80年代,低分子肝素(LWMH)问世,这三种药均为多靶点药。上世纪90年代,静脉用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问世;到21世纪初期,一系列新型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问世,包括2002年上市的静脉间接Xa因子抑制剂,2004年上市的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2008年上市的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依度沙班及阿哌沙班等)。可见,寻找单靶点、有效、安全和方便的抗凝药物是整个抗凝药物研发的趋势;抗凝治疗越来越精准。


肺癌合并VTE的抗凝治疗颇具挑战性、复杂性,抗凝治疗时需兼顾VTE复发风险、出血风险及与肿瘤治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华法林不推荐用于肿瘤合并VTE患者;与非肿瘤患者相比,华法林治疗的肿瘤合并VTE患者的VTE复发风险增加3-4倍,且抗凝相关风险增加6倍。另外,化疗引起的呕吐、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均限制了华法林在肿瘤合并VTE患者中的应用。应用LWMH治疗时VTE复发风险低、出血风险低、胃肠外使用及较少与肿瘤治疗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等特点,目前作为肿瘤合并VTE患者短期及长期抗凝的首选药;DOACs具备口服给药、固定剂量方案、药效及药代动力学的稳定性、可预测性及无需定期实验室监测等优势,且与华法林抗凝效果相似,同时出血风险明显降低,故目前较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DOACs用于肿瘤合并VTE的抗凝治疗。



迄今,肿瘤合并VTE的抗凝治疗循证依据越来越多。首先介绍在临床实践中肿瘤合并VTE的抗凝治疗方案。一项国际性、前瞻性、观察性的队列研究纳入初次诊断偶发PE的肿瘤患者,其中肺癌占15%。研究显示,绝大多数患者(89%)使用低分子肝素,其次为DOACs(5.3%),平均抗凝时间:216天 (IQR,136-360天);VTE复发率5.9%,其中78% 的患者在抗凝治疗过程中VTE复发;抗凝治疗中的患者,VTE复发率4.9%;抗凝治疗中大出血发生率5.6%;出血和PE相关死亡占所有死亡人数的3.8%。



全球抗凝注册研究-GARFIELD-VTE 研究纳入来自28个国家、415个中心的10,684 例患者,其中包括1075 例活动性肿瘤患者(肺癌患者占14.5%),674 例患者既往有肿瘤病史。可见活动性肿瘤患者主要应用胃肠外抗凝治疗,主要是LWMH,在初始抗凝阶段使用比例更高,且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使用LWMH长期抗凝治疗。


肿瘤合并VTE的DOACs抗凝治疗循证依据见下表。各项研究显示,DOACs为肿瘤合并VTE抗凝治疗的可接受的替代方案,但仍需警惕其出血风险,尤其对于胃肠道肿瘤的患者。



肿瘤合并VTE抗凝疗程的循证依据;肺癌不推荐常规预防性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的疗程确定通常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来自法国的一项回顾性非干预性多中心研究对确诊肿瘤合并VTE患者接受初始替扎肝素抗凝治疗6月且存活的患者进行延长抗凝,最多12月。可以看到,肺癌在这项研究中占20%,低分子肝素在延长抗凝治疗方案中占73%。该研究提示我们:肺癌患者的VTE复发风险最高,而大肠癌患者出血风险最高。



对于肿瘤合并VTE抗凝疗程,到底0-3月、3-6月还是>6月更好?研究数据显示,3-6月疗程的大出血和VTE复发风险都是最低的,如果抗凝治疗超过6个月,并未明显降低VTE复发风险,而患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关于延长抗凝的方案和疗程,这是一项来自德国的前瞻性非干预性多中心研究的报告。可见60.7%的患者延长抗凝选用LWMH胃肠外抗凝,抗凝疗程至少6月,大部分患者(84.3%)可自行注射,提示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很好。



肿瘤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是否可行?从关键性RCT研究可见:预防性抗凝治疗可减少肿瘤患者的血栓事件,且并没有明显增加出血风险,但并不改善患者OS。目前指南不推荐对肿瘤患者进行常规预防性抗凝治疗,而对于VTE高风险、全身化疗、制动、大手术前、出血风险低的肿瘤患者,可进行选择性预防性抗凝治疗。



肺癌患者需不需要常规预防性抗凝治疗?肺癌与血栓关系明确,但是否预防性抗凝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是潜在出血风险。也有研究显示在接受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抗凝治疗可诱发大出血。获益/风险比尚不明确,如何确定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亦不明确。有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凝治疗可减少肺癌患者的VTE发生,但患者出血风险增加,并未改善患者预后。故肺癌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应更加个体化,不推荐进行常规预防性抗凝治疗。


各国际指南的肿瘤合并VTE长期抗凝方案、抗凝疗程;2020 ASCO指南的治疗建议和推荐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坚持个体化、定期评估获益和风险比是关键



以上是各国际指南的建议。2020 ASCO指南的治疗建议如下:


1、初次诊断肿瘤合并VTE的患者,初始肠胃外抗凝治疗(5-10天),首选LMWH(CrCl ≥ 30 mL/min );

2、肿瘤合并VTE的患者,长期抗凝治疗首选LMWH、依度沙班或利伐沙班,至少6月,注意DOACs的出血风险;

3、肿瘤合并VTE患者抗凝疗程大于6月的风险及获益证据有限,是否延长抗凝应综合考虑出血风险、治疗费用、生活质量、预期寿命、患者接受度等因素;

4、对于肿瘤合并VTE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优于华法林,且可降低VTE复发风险;

5、DOACs 在降低VTE复发风险方面,不劣于LMWH,但出血风险增加;

6、在肿瘤合并VTE的患者中, DOACs常作为LMWH的桥接治疗,在体重超过120公斤的患者中谨慎使用DOACs;

7、用于肿瘤合并VTE的患者抗凝治疗的DOACs常为利伐沙班、依度沙班;

8、充分抗凝前提下,VTE复发则应更换抗凝方案或增加LMWH剂量;

9、因短期获益的不确定及长期有害,对于确诊VTE、慢性血栓、存在临时抗凝禁忌的患者,不推荐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10、对于充分抗凝治疗后仍有进行性血栓形成的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可作为抗凝治疗的辅助手段。


因此,肿瘤合并VTE的患者抗凝治疗一定要坚持个体化,定期评估获益和风险比。



这是ASCO指南推荐的抗凝治疗方案,包括起始抗凝方案与长期抗凝方案。


小结


1、肺癌是常见的合并VTE的肿瘤类型,合并VTE会增加患者早期死亡风险,肺癌患者的VTE复发风险高。


2、VTE覆盖人群广,发病率高,中国恶性肿瘤患者中VTE发生率为8.5%。


3、不同类型肿瘤VTE形成机制亦不尽相同,肺癌VTE形成有其独特的机制。


4、肺癌合并VTE形成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因素、患者因素及治疗因素。


5、LWMH为肿瘤合并VTE抗凝治疗的首选方案,DOACs可作为替代方案,但仍需警惕其出血风险,抗凝疗程3-6月。


6、肺癌不推荐常规预防性抗凝治疗,但外科手术及住院肺癌患者需评估风险。


参考文献 


1.Jha AK, et al. BMJ Qual Saf. 2013;22;809-15.

2.http://www.worldthrombosisday.org

3.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Surgeon General’s Call to Action to Prevent DVT and PE 2008.

4.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中国VTE患者管理信息平台 http://vte.edc-china.com.cn/login.jsp

5. J W Blom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04 Oct;2(10):1760-5.

6.Alok A Khorana et al. Cancer. 2013 Feb 1;119(3):648-55.

7.Yasuo Ohashi. Jpn J Clin Oncol. 2020 Oct 22;50(11):1246-1253.

8.Yohei Hisada et al. Blood. 2017 Sep 28;130(13):1499-1506.Loretta Cavaliere. Clin J Oncol Nurs. 2013 Feb;17(1):74-9.

9.Nicole M. Kuderer et al. Oncologist. 2018 Feb; 23(2): 247–255.

10.Jeffrey I Weitz et al.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20 Aug;50(2):267-277.

11.Noémie Kraaijpoel et al. J Clin Oncol. 2019 Jul 10;37(20):1713-1720.

12.Jeffrey I Weitz et al.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20 Aug;50(2):267-277.

13.Jang Ho Lee et al. Respiration. 2019;98(3):203-211.

14.Annie M Young et al. J Clin Oncol. 2018 Jul 10;36(20):2017-2023.

15.FI Mulder et al. Thromb Res. 2020 Jan;185:13-19.

16.Giancarlo Agnelli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Apr 23;382(17):1599-1607.

17.McBane RD 2nd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20 Feb;18(2):411-421.

18.G Agnelli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15 Dec;13(12):2187-91.

19.Martin H Prins et al. Lancet Haematol. 2014 Oct;1(1):e37-46.

20.Sam Schulman et al. Thromb Haemost. 2015 Jul;114(1):150-7.

21.Isabelle Mahé et al. Cancers 2020, 12, 2256.

22.Alok A. Khorana et al. Support Care Cancer. 2019; 27(10): 3833–3840.

23.Axel Matzdorff et al. Oncol Res Treat 2015;38:174–180.

24.N Engl J Med. 2019 Feb 21;380(8):720-728.

25.Lancet Oncol. 2009 Oct;10(10):943-9.

26.N Engl J Med. 2012 Feb 16;366(7):601-9.

27.Zhang, M., et al. (2020). J Int Med Res 48(1): 300060519896919.

28.Nigel S Key et al. J Clin Oncol. 2020 Feb 10;38(5):496-520.


专家介绍


杨拴盈

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西安交大名医、名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兼胸膜疾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兼肺癌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肺癌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个体化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肺部疾病杂志》、《中国肺癌杂志》、《国际呼吸杂志》《现代肿瘤医学》、《中国呼吸与危重症杂志》、《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常务编委或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6篇,SCI 66篇,以第一完成人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专著1部,参与制定肺癌诊疗相关指南、共识16部。


本文由《呼吸界》编辑 冬雪凝 整理,感谢杨拴盈教授的审阅修改!


本文完

排版:Jerry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