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力是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运动能力评估有助于开展针对性的锻炼,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评估运动能力的方法包括自主运动能力评估、关节活动范围测定、平衡评定、协调功能评定、上肢运动能力评估、六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试验。
运动能力的概念
运动能力是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狭义的运动能力通常指骨骼肌肉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通过自主做功或对抗外力做功,来完成运动需求时身体所需的能力。运动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运动中的能量供应、能量转移和能量利用能力。
人体的运动能力是不断变化的。人在幼儿时期仅能做粗大运动。随着身体的发育,机体运动能力逐渐增强。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然而,年龄增长或者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可以使机体运动能力减退。所以,对运动能力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运动能力中的弱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锻炼,达到强化运动能力、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的目标。
自主运动能力评估
肌力评定是评估运动时肌肉的最大收缩力,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评估肌力的指标为Lovett肌力分级标准(表1)。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手法肌力检查、简单器械测定肌力、等速肌力检测等。
表1 Lovett肌力分级标准
(1)手法肌力检查:检查者通过自己的双手,凭借自身的技能和判断力,根据现行的或者普遍认可的标准来确定所检查的肌肉或肌群是否属于正常范围等级。
(2)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可以通过简单器械检测握力、捏力、背拉力、四肢各组肌肉群力量。
(3)等速肌力测试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常用系统包括Cybex、Biodex)进行检测。
(4)肌力测定绝对禁忌证包括关节不稳定、骨折未愈合、急性渗出滑膜炎、肌肉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急性肌肉关节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5)相对禁忌证包括:肌肉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滑膜炎、亚急性或慢性关节扭伤。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关节活动范围(rang of motion,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范围。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包括:关节的解剖结构、关节运动肌肉的力量、与原动肌肉相对抗的拮抗肌的伸展能力。测量ROM需要使用通用量角器、方盘量角器、皮尺、摄像机等。
平衡评定
平衡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人体平衡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人体平衡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其中,动态平衡分为自动动态平衡和他动动态平衡。当平衡状态主动或者被动改变后,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者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叫做平衡反应。平衡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机体的平衡性、平衡反应、肌肉力量和自我运动效能。因此,平衡训练成为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呼吸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衡评定方法包括观察法和量表法。
①观察法:a. 坐位平衡评定:睁眼、闭眼;b. 站立位反应:睁眼、闭眼、跨步反应。
②量表法:Tinnetti量表、Berg平衡量表。③平衡测试器。
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功能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协调功能包含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取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控制协调功能的组织器官包括小脑、基底节、脊髓后索。协调功能评定方法包括指鼻试验、轮替试验、拇指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拍地试验、指指试验、示指对指试验、握拳试验和旋转试验等。
上肢运动能力评估
通常慢阻肺患者机体(尤其是上肢)运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其穿衣、梳头和沐浴等日常活动。呼吸康复训练可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在日常康复工作中,呼吸康复通常更加关注下肢运动能力训练,而忽视了上肢运动训练的重要性。
常用的上肢运动能力评估方法包括:
(1)俯卧撑测试:俯卧撑测试目的是评估以上肢推力为主的上半身肌肉的耐力。
(2)卧推测试:卧推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上半身推力的肌群一次能够推起的最大重量。卧推测试适用于以发展力量为目标的高水平康复患者。
(3)手臂测力计法:由于患者上肢运动的特异性,手臂测力计并不能获得患者上肢运动的全部信息(比如肌耐力等)。
六分钟步行试验
六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ing test,6MWT)是指测定患者6分钟内在平坦、硬地上快速步行的距离。这一测试方式常用于心肺疾病治疗干预前后的临床评估,是临床试验的重要观察指标,也是预测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6MWT可全面反映患者运动过程中机体系统的整体状态,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体循环、外周循环、血液、神经肌肉单元和肌肉代谢等,从而成为临床中用于评估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常规量化指标。
6MWT的适应证:①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比较;②评价功能状态;③预测相关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6MWT的禁忌证:①绝对禁忌证:1个月内有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②相对禁忌证:静息状态心率>120次/min,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
6MWT方法:
(1)为避免日间差异,每一患者的每次试验应在一天中的相同时间进行,试验前无需热身。
(2)试验前患者在起点旁坐椅子休息至少10 min,核查有无禁忌证,测量脉搏和血压(有条件时测血氧饱和度),填写记录表,向患者介绍试验过程。
(3)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脉氧计。如果使用脉氧计,测量并记录基线心率和氧饱和度,确定读数稳定。
(4)嘱患者站起,用Borg指数(一项主观评价指标,分值0~10分,见表2)评价患者运动前呼吸困难和全身疲劳情况。
(5)圈数计数器归零、计时器设定为6 min。准备好所有的设备,置于出发点。
(6)请患者站在起步线上,一旦开始行走,立即起动计时器。患者在区间内尽自己体能往返行走,行走过程中不允许说话和跑跳,并且在折返处不能犹豫。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无需伴随患者行走,但对于高运动风险患者,医务人员有必要伴随行走,确保及时发现患者的情况变化,给予有效处治。允许患者必要时放慢速度,停下休息,但监测人员要鼓励其尽量继续行走。监测人员每分钟报时一次。用规范的语言告知和鼓励患者,在患者行走过程中,需每分钟重复说:「您做得很好,坚持走下去,您还有几分钟」。如患者中途需要休息,可以说:「如果需要,您可以靠在墙上休息一会,一旦感觉可以走了就请继续行走」。
(7)试验结束前应提前15 s告知患者:「试验即将结束,听到停止后请原地站住。」结束时标记好停止的地点。如提前终止试验,则要患者立即休息并记录提前终止的地点、时间和原因。试验结束后用Borg分级量表评价患者呼吸困难和全身疲劳情况,并询问患者感觉不能走得更远的最主要原因。
(8)记下计数器记录的圈数。统计患者总步行距离,四舍五入精确至米。监测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有条件者测血氧饱和度,认真填写记录表。
表2 Borg指数评分
心肺运动试验
1973年Wasserman等学者首次报道心肺运动试验患者在运动时呼吸气体变化的参数和心脏适应性调节反应。心肺运动试验综合应用了呼吸气体监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活动平板或踏车,实时监测负荷条件下人体氧耗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动态变化,从而客观、定量地评价心肺储备功能、运动耐力等,方便医师诊断和评估相关疾病。
心肺运动试验可以在运动负荷状态下系统评价患者的整体功能。该方法无创,能够客观评价心肺功能,是呼吸康复运动评估的重要标准。
心肺运动试验通过人的外呼吸、内呼吸偶联,利用运动激发患者增加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传感器检测不同状态下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代谢量,精确测量运动状态下外呼吸和内呼吸气体代谢。
心肺运动试验使用的气体分析仪、流量检测器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试验前需要对气流、流量、氧气和二氧化碳分析器进行重新标定,减少误差。目前许多心肺运动试验仪器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大气压力、空气湿度等外界环境自动校正调节氧气吸入浓度。
进行试验时,需要注意评估患者的运动风险,推荐在饭后2~3 h进行检查,室内温度推荐为20~25℃、空气湿度为40%~60%。试验场所需要配备完整的抢救设备和医护人员,以免患者运动中发生心律失常等意外情况。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踏车或平板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由于踏车的安全性好,更多地为临床所选择。
作者简介
陈宏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全国委员;国家呼吸内科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戒烟联盟理事;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肿瘤靶向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黑龙江省分联盟哈医大二院肺结节诊治中心副主任委员。
赵帅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2018年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完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肺癌防治联盟黑龙江省分联盟委员;黑龙江省青年联合会委员;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
本文转载自订阅号「重症肺言」
原链接戳:陈宏教授:呼吸康复中的运动能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