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民教授:充分利用前沿技术建立国家的「大数据」,推动临床队列研究,提高少见疾病诊疗水平丨2024组长会谈(胸膜与纵隔疾病-筹)
来源: 呼吸界 10-02


编前语


随着新冠疫情逐渐过渡到「平疫结合」的常态化防控阶段,中国呼吸学科各专业领域在经历了严峻考验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不仅在临床救治、疾病预防、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科研创新、技术进步、国际合作等方面也展现出勃勃生机……CTS 2024会议期间,我们对各专业学组组长进行了专访,深入探讨了各专业学组如何看待当前快速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以及有哪些新观点、规划和展望。《呼吸界》将系列推出「组长会谈」视频专访,让我们一起聆听组长们对其领域发展的深刻见解,感受呼吸人走向专业新发展过程中充满生机和力量的「脉动」。今天,我们将推出对胸膜与纵隔疾病学组(筹)负责人李为民教授的专访。


「胸膜与纵隔疾病是临床常见问题,其诊断和治疗存在挑战,因此,学组自筹备以来即按照正式学组在部署推进。『筹』,只是一个名分,更关键是推动它的学术推广和交流……」李为民教授开门见山地向我们介绍了去年在呼吸分会的带领下学组重点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他直言,最希望就是能把这个尚还弱小的学组不断强大起来,让它的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当各级医院在这个平台上,人才能得到培养,技术能得到推广,前沿的理论能得到把握,「提升胸膜与纵隔疾病的照护能力」这句话自然就会掷地有声。




专访中,李为民教授特别谈到了胸膜和纵隔疾病的发病数量越来越多,但具体的临床流行病学数据国内仍然是一片空白,尽管我们过去也进行过回顾性研究,但胸腔积液的确是一个影响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非常重要的疾病,因此希望国内相关研究团队未来能够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围绕近年来国内临床对于胸膜与纵隔疾病的最新诊疗技术与创新进展,李为民教授向我们作了详细的阐述。



李为民教授指出,微创技术是胸膜和纵隔疾病治疗的未来方向之一,它不仅能精准获取组织样本,辅助病理和分子诊断,还能通过微创手段进行治疗,比如局部治疗或根治性治疗。因此,局部介入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胸膜和纵隔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常见病因如细菌感染、结核感染和恶性肿瘤,胸膜本身的肿瘤或者是结节病、淋巴瘤等,同时也存在少见病因。


李为民教授强调:「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前沿的一些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建立我国的『大数据』,特别是不同医院、不同地域医院都参与的临床队列研究,以此来发现少见疾病,不断提高对少见疾病的认识,并进一步地研发诊治手段。」为此,他提出未来学组将会重点在两个方面进行发力。



采访撰稿:冬雪凝;视频拍摄:刘迪;视频制作:张馨月


本文完

责编:Jerry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