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尽周章却始终不明真相的「双下肢无力伴胸闷」,团队执着三次骨穿能否揭谜团?哪些指标是关键线索?何为鉴别之要?丨疑案探密(138)
来源: 呼吸界 08-05


引言


本例患者以「胸闷原因待查」入院,入院时血气分析提示为I型呼吸衰竭,肺动脉CTA、心脏彩超、肌电图等均未查明原因。正当我们分析从何入手时,患者却在住院期间突发神志不清,病情进展迅猛。面对这样的情况,鉴别诊断该从何入手?复杂的病情诊断过程中,需要抓住哪些要点?


胸闷1月余,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血气分析却为Ⅰ型呼吸衰竭,令人疑惑的「胸闷原因待查」究竟是何因?


卷宗1


基本资料:女,60岁,已婚,汉族,主诉「双下肢无力伴胸闷1月余」;2023年7月19日入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讲述者:解立旭


该患者在入院的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膝关节及以下无力伴酸痛,及胸闷、喘憋,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无头晕、头痛,无发热、咯血、胸痛等不适。就诊于当地诊所行输液治疗15天,具体用药不详,但前述症状未见好转,并出现大小便无知觉失禁现象。 


患者在此次入院前1周时间曾就诊于济南市某医院,心氧监测示未吸氧状态下SpO2可降至85%,血气分析示I型呼吸衰竭,血常规示血小板低(68 x 10^9/L),查血示LDH、肌酐值、铁蛋白升高,查类风湿系列、自身抗体谱15项均阴性,肺动脉CTA+腹盆部CT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检测未见明显异常,骨髓细胞学提示骨髓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可见组织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给予吸氧、抗感染、平喘等治疗后症状无缓解。


2023年7月18日,患者来我院急诊就诊,19日以「胸闷原因待查」转入我科。以下为刚入院时胸部CT影像学资料。



询问病史,该患者平素体质良好。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外伤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当地;无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传染病接触史,无疫区接触史无食生鱼、生肉史,无烟酒嗜好。患者适龄结婚,育有1子1女,配偶及子女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传染病、特殊疾病史。


入院后,我们进行了体格检查和相关化验检查,结果请见第二份卷宗:


卷宗2

体格检查:

体温:35.5℃

脉搏:95次/分

呼吸:23次/分

血压:94/74mmHg

体重:60Kg

身高:158cm

发育正常,营养好,精神好,神志清,自主体位,应答切题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头颅无畸形,毛发分布正常

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95次/分,律齐,心音无明显增强和减弱,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软,无肝脾肿大,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

脊柱无畸形,无压痛,无叩击痛

双腕、双膝关节无压痛

双下肢无浮肿

四肢近端肌力4级,肌张力不高,四肢肌肉无萎缩,四肢肌肉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WBC 3.24x10^9/L, N% 81.50%, L% 11.60%, N 2.63x10^9/L, Hb 152.0g/L, PLT 38x10^9/L, ESR 55 mm/h, CRP 71.04 mg/L。

【肝功+肾功+心肌酶谱+BNP】AST 74 U/L, ALB 29.6 g/L, Cre 109 umol/L, LDH 1578U/L, 余(-)。

【甲状腺功能3】FT3 <0.6 pmol/L,FT4 2.80 pmol/L。

【女性肿瘤标志物】CEA 8.29 ng/mL, Ferr 764.00 ng/mL, CYFRA21-1 5.05 ng/mL, NSE 106.00 ng/mL, 余(-)。

【血气分析】pH 7.44, pCO2 28 mmHg, pO2 47 mmHg, Na+ 139 mmol/L, K+ 3.1 mmol/L, Lac 4.4 mmol/L, HCO3- 19.0 mmol/L, FiO2 21%。

【免疫指标】

抗自身抗体谱:抗核抗体ANA 胞浆颗粒型++ 1:1000, 抗PL-12抗体IgG +, 抗Ro-52抗体IgG ++, 抗SRP抗体IgG +, 余(-)。

免疫球蛋白补体系列(-)

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CD3)百分数↑, B淋巴细胞(CD19)百分数↓, T淋巴细胞(CD3)绝对数↓, 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 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 B淋巴细胞绝对数↓, NK淋巴细胞绝对数↓,余正常。

炎症因子12项:IL-6 14.80 pg/mL, IL-2受体 >7500.00 u/mL, IL-10 310.00 ug/mL, TNF-α 65.10 pg/mL, 余(-)。

【心脏彩超】肺动脉收缩压约39mmHg,左室收缩功能在正常范围。


2023年7月24日,我院围绕患者在外院的骨髓涂片等相关检查进行了会诊。骨髓涂片示:粒系可见轻度反应性改变,组织细胞较易见,偶见嗜血细胞(详见下图):


形态描述:

M:增生活跃

1、粒系:增生活跃,早幼粒以下各期粒细胞均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偏高,部分粒细胞呈轻度肿胀象。

2、红系:增生活跃,早幼红以下各期幼红细胞均见,比值偏高,形态大致正常。

3、淋巴系:比值减低,形态大致正常。

4、全片见巨核细胞89个,Plt较少见,组织细胞较易见,偶见分化较差的组织细胞,偶见噬血细胞。

B:WBC无明显增减,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形态大致正常,Plt较少见。

诊断意见:粒系可见轻度反应性改变。组织细胞较易见,偶见噬血细胞。(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综合上述检查结果,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1.症状:1月前出现双下肢无力伴胸闷,二便失禁;2.体征:无明显异常发现;3.辅助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②甲功:FT3、FT4降低。③免疫指标:抗核抗体阳性,抗PL-12、Ro-52、SRP抗体IgG高,B细胞、T细胞、NK细胞绝对数降低。④血气分析:I型呼吸衰竭。⑤肺动脉CTA:大致正常。⑥胸部+腹部+盆部CT平扫:双肺少许炎症,脾大。⑦骨髓穿刺:偶见嗜血细胞。



思考题1:患者肺部CT未发现可导致I型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比如重症肺炎、肺栓塞、间质性肺疾病,此时还要考虑哪些诊断?



思考题2:患者存在下肢无力、二便失禁,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并继而导致呼吸肌无力,但呼吸肌肉问题是引起Ⅱ型呼吸衰竭,为什么患者表现为Ⅰ型呼吸衰竭?



思考题3:患者病程短,但存在多系统损害(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是否可以用一种病来解释? 


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时患者突然心率减慢,BNP升高……综合各项检查,多系统损害原因会是风湿免疫病或血液系统疾病吗?


讲述者:殷运红


患者入院后,给予氧气吸入,美罗培南抗感染,激素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无改善,并突然出现心率减慢,最低至48次/分,心电图提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型),急查心梗三项(-),但BNP升高。


考虑患者病情复杂,进行了全院多学科会诊(MDT),根据会诊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以下检查:


【抗血小板抗体、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

【床旁肌电图】双下肢H反射异常,余(-)。

【腹部B超】肝脏弥漫性损害、肾损害、脾大。

【复查胸腹CT平扫】双肺少许炎症,脾大。

【全身PET-CT检查】1.胰腺钩突FDG代谢增高,考虑良性病变并腹膜后淋巴结反应性改变可能性大,2.考虑右前上胸壁皮下炎性淋巴结可能性大,3.双肺炎症,4.脾大,5.胆囊炎,6.大脑镰钙化灶,7.甲状腺右叶良性结节。(见下图):



再次对患者的病例特点进行小结:老年女性,既往体健,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伴胸闷,检查显示全身多系统受到累及。首先我们要尽量以一元论进行解释,患者的多种症状是某一种系统性疾病所致,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分析:


系统性疾病是指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疾病,常见原因主要为风湿免疫病和血液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等一系列疾病,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患者本次急性起病,多系统受累,抗核抗体1:1000阳性,抗PL-12、Ro-52、SRP抗体IgG高,这些特点均支持风湿免疫病的诊断。但是,患者自始至终没有皮损、关节疼痛等症状,特别是给予激素治疗后病情并无缓解,这些特点则不支持风湿免疫病诊断。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常见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白血病一般有发热、贫血或出血等症状;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多发性骨髓瘤早期可能会无症状表现,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肾脏受损、贫血、出血、骨质破坏等症状。该患者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骨髓穿刺细胞学偶见嗜血细胞,CT提示脾大,但目前我们尚无明确的骨髓活检或淋巴结活检结果来支持诊断。考虑到疾病是动态演变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可疑方面,反复多次检查对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权衡利弊后,我们计划再次行骨髓检查。但患者的突发病情变化影响了我们的计划。


2023年8月2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可至38.2℃,并继而发生血压下降,由于病情恶化,我们将其转入至RICU严密监护。次日,患者突然出现呼之不应,牙关紧闭,双眼向上凝视,四肢抽搐,持续2分钟,给予地西泮后抽搐停止,行颅脑CT示双侧放射冠区似见斑片状低密度灶,脑内缺血变性灶可能。患者处于持续昏迷状态,期间间断出现抽搐,根据神经内科会诊意见,给予左乙拉西坦+吡拉西坦治疗。


2023年8月6日,患者在昏迷了4天后,意识转清。查体:意识清,瞳孔直径3mm,光反射存在,右上肢肌力4级,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双侧巴氏征(-)。


为了排除颅内感染、自身免疫性脑炎等,2023年8月14日,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脑脊液免疫球蛋白M(-),脑脊液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肺炎支原体、结核杆菌、巨细胞病毒DNA均(-),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谱6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自身抗体4项(-)。


脑脊液检查并未能提供新的诊断线索。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出现了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症状,后又出现了抽搐、意识丧失,但脑脊液检查、肌电图、颅脑CT都未能得到有临床意义的阳性发现,神经系统方面的诊断也陷入了僵局。


后患者持续性血小板降低,铁蛋白高,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sCD25水平>6400 pg/mL,考虑嗜血综合征(HLH)可能性大。而且患者的癫痫、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也可以用HLH神经系统受累(CNS-HLH)来解释。(见下图):



血小板数值



甘油
三酯


嗜血细胞综合征(HPS)又名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免疫异常激活综合征,其特征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过度活跃,吞噬细胞增多,多器官功能损害。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HLH和继发性HLH。继发性HLH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通常由恶性疾病(尤其是淋巴瘤)、风湿免疫疾病以及EB病毒感染等诱发。本患者在发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并无发热等感染症状,CT等也并未发现感染灶,由感染继发嗜血的可能性小。虽然抗核抗体滴度高,但结合临床表现并达不到任一风湿疾病的诊断标准,风湿科会诊认为最多诊断为未分化的结缔组织病。且患者用大剂量激素后病情并无改善。那么,淋巴瘤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血液科认为,虽然PET-CT对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大部分淋巴瘤的敏感性极高,可以达到90-100%,但是临床上确实存在PET阴性的淋巴瘤。


直到2023年8月31日,患者的诊断仍然不能明确,于是再次行骨穿检查。骨髓细胞学:髓象内可见胞体大、分化差、异形性改变的异常淋巴细胞6%±,嗜血细胞较易见,形态学不除外淋巴瘤。可以说,这一结果虽然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但总算带来了一些曙光。(详见下图):


形态描述:

M:增生活跃

1、粒系:增生活跃,早幼粒以下各期粒细胞均见,比值偏低,部分粒细胞可见轻度肿胀象,胞质内颗粒偏多。

2、红系:增生活跃,早幼红以下各期幼红细胞均见,比值增高,形态大致正常。

3、淋巴系:比值偏低,形态大致正常。

4、全片见巨核细胞258个,Plt少见,体大、异形性改变的异常淋巴样细胞6%±,噬血细胞较易见。

B:血涂片制片欠佳,不宜观察、分类。必要时复查

诊断意见:髓象内可见胞体大、分化差、异形性改变的异常淋巴样细胞6%±;噬血细胞较易见;形态学不除外淋巴瘤,请结合临床及免疫分型。


为了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再次骨穿骨髓活检组织病理,【骨髓活检病理】镜下可见异常大细胞散在及簇状分布,胞核多不规则。后加做免疫组化示异常大细胞为B细胞,诊断结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


诊断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

大体描述:组织1块,0.2 cm x 0.2cm x 0.2cm,①x 1

组织处理: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盐酸甲酸脱钙液脱钙,石蜡包埋切片。

镜下所见:骨髓活检:HE及PAS染色示骨髓增生较活跃(40%50%),粒红比例大致正常,粒系各阶段细胞可见,以中幼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红系各阶段细胞可见,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大致 正常,2-4个/HPF,以分叶核为主;少量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散在分布。异常大细胞散在及簇状分布,胞核多不规则,染色质稍粗,可见核仁。网状纤维染色(MF 1级)。

免疫组化示异常大细胞为B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5%-10%,表型为:CD20+,PAX5+,CD3-,CD5-, CyclinD1-,CD10-,BCL6+,MUM1+,BCL2+,Ki-67阳性率约70%-80%。


至此,患者的诊断终于明确: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嗜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容易累及结外器官。


·累及胸部:肺门及纵隔受累最多,可出现肺部淋巴结浸润及胸腔积液。

·累及胃肠道部位:小肠部位受累最多,可出现腹痛、腹泻和腹部包块等症状。

·累及肝脏:可有肝大、肝部疼痛及黄疸。

·累及骨骼:以胸椎、腰椎最常见,可表现为骨痛、脊髓压迫等。

·累及皮肤:可表现为皮肤肿块、皮下结节、浸润性斑块及溃疡等。

  

通过对该病例的诊治,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是,对于多系统损害的病例,详细的病史询问、症状的细节观察、及严谨的临床诊断思维都很重要。PE-CT虽然在淋巴瘤的初期诊断中显示出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对于疑难复杂患者,重复检查可疑项目对于最终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点评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急性起病,初期以「双下肢无力伴胸闷1月余」为主诉,深入检查后发现存在多系统损害,住院13天后出现血压下降转入RICU,病情复杂疑难且进展迅速。多系统损害的病因较复杂,常包括风湿免疫病和血液恶性肿瘤等。


患者入院后,查自身免疫抗体多项阳性,虽未能达到诊断标准,但风湿免疫病仍需要持续观察监测,并进一步排除。患者在发病初期时,血液系统即存在异常,有血小板降低,后随着病情进展,达到了嗜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进一步分析鉴别后,认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能性较大。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但这些症状并非淋巴瘤所特有,因此很容易误诊漏诊。此患者以双下肢无力伴胸闷症状为主而无发热,并且即使全身PET-CT也未发现高摄取的淋巴结病灶,使淋巴瘤诊断增加了难度。但医疗组经过谨慎的临床思维,没有轻易否定或排除淋巴瘤,该患者最终经过3次骨髓穿刺后得以确诊。


在临床中,对于疑难危重疾病,需详细的病史询问、细致的体格检查、及严密的临床逻辑思维,不应受限于某一项或某一次辅助检查结果而得出或排除诊断,在需要时应复检可疑项目,抓住诊治黄金时间。


专家介绍


曲仪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主席。


李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委副组长;山东省医师协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康复专委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职业病临床分会委员。


殷运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亚健康呼吸系疾病防治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呼吸分会委员。


解立旭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近3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论文4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各1项。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采写编辑:冬雪凝;责编:Jerry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