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十五年研究更新支扩核心认知!中国支扩联盟(BE-China)首次亮相世界舞台——第七届世界支气管扩张症大会举办
来源: 呼吸界 07-17



2024年7月3日至2024年7月6日,第七届世界支气管扩张症(支扩)大会在美丽的苏格兰邓迪市举办,今年的主题是“携手同行,共同创造支扩患者更美好的明天”。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支扩研究者共聚一堂,交流分享支扩领域的最新进展。中国支扩联盟(BE-China)首次亮相世界舞台,博得精彩掌声。会议内容精彩纷呈,讨论热烈,更有重磅干预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布。同时,会议梳理过去十五年的支扩研究使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疾病的本质,是气道炎症而非单纯感染,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可能是支扩发病的核心环节,抗炎治疗也有望成为支扩基础性治疗方式。具体内容汇总如下:


1、支气管扩张症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气道炎症可能是支扩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传统观念认为,支扩是一类感染相关的气道疾病,抗感染治疗是患者的基础治疗。然而过去10年,吸入抗生素治疗的临床试验并未取得一致性的研究结果。另一方面,学界对气道炎症的理解逐渐加深,包括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和嗜酸性气道炎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靶向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的药物DPP1抑制剂的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均显示出一致性的阳性结果,口服DPP1抑制剂可以减少急性加重,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延缓肺功能下降。在这个背景下,本次大会主席James D Chalmers教授团队提出,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支扩作为一种炎症性疾病,而非感染性疾病。因此,本次大会相当一部分话题围绕支扩的炎症机制展开,包括中性粒细胞炎症相关支扩、嗜酸性炎症相关支扩及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等内容。


支扩发病的炎症机制( Lancet Respir Med. 2024 Jul 3:S2213-2600(24)00176)



围绕支扩的“恶性循环”学说,各国临床研究者还对于病因学(尤其遗传性支扩)、微生物组学、粘液清除障碍、纤毛运动功能障碍等相关话题进行分享讨论,并专门设立儿童支扩、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气道廓清、NTM感染分会场,围绕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患者参与等相关内容进行专题讨论,现场气氛热烈,讨论活跃。


2、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试验不断涌现,新的治疗方法有望从根本上延缓疾病进展



支扩未被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巨大,近年来,本就不多的支扩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至今仍缺乏FDA批准用于支扩的有效药物。本次会议最令人期待的议程之一,即是大会主席James D Chalmers教授以研究Leading PI身份揭晓ASPEN研究的结果。ASPEN研究是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探讨一种靶向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的药物-DPP1抑制剂(Brensocatib)在支扩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共纳入1680例成人和41例青少年支扩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Brensocatib 10mg组(n=583)、Brensocatib 25mg组(n=575)和安慰剂组(n=563),治疗周期为52周,主要终点指标是治疗期间的急性加重频率差异。结果显示,对比安慰剂,Brensocatib 10mg可以减少21.1%的急性加重(P=0.0019),Brensocatib 25mg可以减少19.4%的急性加重。另外,两个剂量的Brensocatib均可延长至首次急性加重时间(10mg,18.7%;P=0.01;25 mg, 17.5%;P=0.0182);更为重要的是,Brensocatib 25mg可以延缓肺功能下降(FEV1 38ml,P=0.0054;FVC 75ml,P<0.0001),并可减少患者的症状负担和生活质量。Brensocatib 25mg可减少患者的急性加重,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并有可能延缓疾病进展,该项研究有望根本上改善支扩的药物治疗现状。相关药物已经向FDA递交获批申请,有望成为第一个获FDA批准使用的药物。


本次大会上也公布了另外一种靶向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的药物-CatC抑制剂的II临床试验结果,发现CatC抑制剂安全性良好,不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同时可延长至首次急性加重时间。中国并未参加II期研究。此次会议后,全球研究专家委员会同时开展了CatCi的II期结果和III期临床试验的初始方案讨论。徐金富教授作为10位委员之一参加会议,预期将中国纳入III期全球临床试验范围,并承担约15%的入组病例。


3、感染仍然是支扩的恶性循环关键环节,针对感染的新药治疗研究结果公布



感染作为“恶性循环”中的重要一环,学界对支扩症的抗感染治疗也从未停下探究的脚步。环丙沙星脂质体吸入剂三期临床ORBIT的研究者、英国剑桥大学的Charles Haworth教授,本次报告了两项最新的吸入抗生素研究,PROMIS-I和PROMIS-II的结果,这是两项粘菌素干粉吸入对于具有急性加重高风险的支扩合并铜绿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在PROMIS-1中,377例支扩合并铜绿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至粘菌素干粉吸入(n=177,每天两次)和安慰剂(n=200,每天两次),研究周期为12月,主要研究终点是年急性加重频率。研究发现,对比安慰剂,粘菌素干粉吸入显著减少年急性加重频率(RR 0.61 95% CI 0.46-0.82, p=0.00101),对于依从性好的患者获益更明显(减少43.5%急性加重,P=0.00080)。同时,相对于安慰剂,至首次急性加重显著延长(HR 0.59, 95% CI 0.43-0.81, p=0.00074),重度急性加重显著减少(RR 0.41 95% CI 0.23-0.74, p=0.00300),SGRQ评估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SGRQ减少4.55分,p=0.0055),铜绿假单胞菌的28天细菌负荷亦显著降低(p < 0.00001)。然而,在COVID-19期间进行的PROMIS-II研究未满足主要终点,即相对于安慰剂,粘菌素干粉吸入不能减少年急性加重频率(RR: 1.00 [95% CI 0.75, 1.35] p=0.979)。有趣的是,对于PROMIS-II研究的再分析发现,COVID-19前完成试验的患者可见显著的急性加重获益,相反COVID-19后入组的患者未见急性加重获益(主要由于安慰剂组急性加重显著减少)。对于PROMIS-I和PROMIS-II的合并分析,发现相对于安慰剂,粘菌素干粉吸入可以显著减少支扩年急性加重频率。PROMIS-II的阴性临床试验结果可能与COVID-19期间采用的措施导致支扩急性加重显著减少相关,提示了我们,即使是阴性结果的深度挖掘,也能帮助我们综合判断干预的获益,同时为未来研究开展积累宝贵经验。相关研究结果将在Lancet Respir Med发表。


本次会议也有研究者展示了针对于支扩合并NTM感染的研究的新型药物的开发与临床试验的结果。针对于NTM肺部感染,美国的大样本研究提示,NTM的存在并不影响支扩患者的预后,研究发表在近期的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AJRCCM上。然而此研究带来了临床医师更多的问题多于结论,未来的重心除了新型抗菌药物开发外,到底哪类人群需要完整的抗NTM治疗,以及如何权衡治疗和观察随访之间的平衡是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4、世界各国注册登记研究经验交流,中国支扩登记注册研究(中国支扩联盟,BE-China)首次亮相世界支气管扩张症大会引关注



本次会议前,中国支扩联盟共同发起人,执行主席徐金富教授受邀出席欧洲支扩联盟(EMBARC)组织的闭门会议,并代表中国支扩联盟在会议上介绍中国支扩患者的初期基线数据。自2020年初建立中国支扩联盟至今,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持下,中国支扩联盟纳入了全国超过110家医院作为分中心,截止6月底,平台入组13,000余例支扩患者。与欧洲支扩联盟的基线数据相比,中国支扩患者感染相关病因多见(尤其是结核后支扩)、更年轻、肺功能更差、既往住院的比例更高、支扩更为严重等,合并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比例较高,然而中国支扩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指南推荐的策略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在未来进行提高和改善。未来,中国支扩联盟将致力于推到国内医师和患者对支扩疾病的理解,并大力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加速支扩新药开发的过程,为支扩患者谋求更多的治疗选择。


在闭门会上,来自印度的Raja Dhar教授介绍了印度支扩联盟的情况,并就目前依托联盟开展的ABPA和结核后支扩患者的微生物组学研究进行了方案介绍,入组情况和后续的计划的分享。本届大会组织者、EMBARC主席James D Chalmers教授介绍了接下来EMBARC的工作重点,包括欧洲支扩临床试验协作网、EMBARC欧洲之外的扩展、欧洲支扩登记和生物银行、遗传性支扩、多组学技术探讨疾病内型、支扩患者报告的结果测量及患者参与的活动等内容。


本次会议的闭幕式大会环节还设置了全球支扩注册登记研究圆桌专题,来自中国、欧洲、美国、澳洲、印度和韩国的注册登记研究牵头人分别介绍了各国/地区的注册登记研究进展。中国支扩联盟的初始数据引发了EMBARC代表们的讨论,对于BE-China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的成绩表示惊叹,并就中国支扩患者的病因学诊断、合并症及治疗模式进行交流讨论,徐金富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分享,并与来自欧洲、美国和亚太地区的注册研究负责人共同探讨和展望未来全球范围内各国间合作的愿景。


徐金富教授在EMBARC闭门会议上


徐金富教授在WBC大会上介绍中国支扩注册登记研究(BE-China),并与国际支扩专家讨论注册登记的问题和挑战



本届世界支扩大会内容充实,涉及登记注册研究、病因学、炎症、微生物组、影像学、NTM、治疗和临床试验等相关内容。既做到了对过去10多年研究进展的总结,也蕴含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冀,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一届。来自我国上海和广州的支扩研究也在会议上有壁报展示。相信随着对支扩发病机制认知的不断加深,在全世界科学家、临床医生、患者及药企的共同努力下,以抗炎治疗为代表的临床试验获得成功只是精彩的开始,支扩患者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专家介绍


徐金富

博导,主任医师,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带头人;同济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委;上海市医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主委。


高永华

博士,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呼吸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感染学组委员。以第一/通讯(含共同)在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Eur Respir J、CHEST及AnnalsAT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9篇论文被国际指南引用。2021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专注于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及慢阻肺等常见呼吸疾病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