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明确却“治不好”?停用抗细菌药物后症状、影像学为何好转?
来源: SIFIC感染视界 07-02


一、病史简介


男性,55岁,上海人,职员,2024-05-15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



主诉:发热8天。



现病史:

2024-05-07 出现发热,Tmax 40℃,伴畏寒、乏力,无四肢酸痛,无鼻塞流涕、咽痛头痛,无明显咳嗽、咳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予药物(具体不详)口服,效果不佳。

2024-05-11 上海某区人民医院就诊,查白细胞计数正常,CRP 70mg/L,SAA 158.2mg/L, 咽拭子新冠核酸、甲乙流核酸阴性;胸部CT:右上肺炎。05-13行支气管镜检查:管腔见白色分泌物附着。刷检未见肿瘤细胞,抗酸(-)。先后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磷霉素、美罗培南、奈诺沙星抗感染,奥司他韦75mg bid抗病毒,辅以退热、雾化等治疗,未见好转。

2024-05-14 仍有高热,Tmax 39℃,伴咳嗽、咳黄黏痰。至我院门诊查WBC 6.07×10^9/L,N 70.6%,LY 21.2%;hsCRP 102.2mg/L。胸部CT平扫:右上肺大片实变,内见支气管充气征。为明确肺炎原因2024-05-15收入中山医院感染科。



既往史:糖尿病史10年,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500mg bid po+诺和锐30u bid 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可。



二、入院检查(2024-05-15)


【体格检查】 

T 37.2℃,P 67次/分,R 20次/分,BP 111/66mmHg

查体:神志清,精神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腹平软,全腹未及压痛、反跳痛,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未吸氧):PO2 71mmHg, PCO2 40mmHg。

血常规:WBC 3.19×10^9/L,N 61.4%,L 0.8×10^9/L, Hb 126g/L,Plt 119×10^9/L。

炎症标志物:hsCRP 70.3mg/L,ESR 23mm/h,PCT 0.10ng/mL。

生化:ALT/AST 42/46U/L,Alb 32g/L,Cr 74μmol/L,CK 415U/L。

D-二聚体 0.59mg/L,纤维蛋白原 584mg/dL,NT-proBNP 732pg/mL。

T-SPOT.TB A/B 0/0(阴性对照0/阳性对照468);G试验、GM试验、EBV-DNA、CMV-DNA阴性。

HBA1c:7.0%。

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均未见异常。

细胞免疫:CD4/CD8 1.0,CD4 309cells/μL,CD8 311cells/μL。


三、临床分析



病史特点:中年男性,急性病程,高热8天,伴畏寒、乏力;胸部CT提示右上肺大片实变;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明确;病原体鉴别诊断考虑如下:



1、病毒性肺炎:一般会有呼吸道症状,高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明显;影像学双侧多见,多为磨玻璃样或间质样改变。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为流感病毒、新冠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该患者WBC不高,抗细菌治疗无效,需考虑病毒感染可能,入院后可完善鼻咽拭子呼吸道病毒多重PCR或mNGS以排查。



2、非典型肺炎:如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呼吸急促,影像学可见小叶或节段性斑片状阴影或实变影,可并发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该患者白细胞计数不高,β内酰胺类效果不佳,需考虑该诊断可能,但患者外院曾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效果不佳,为不支持点。入院后可完善痰PCR或mNGS进一步排查,必要时可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行病原学检查。



3、细菌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通常急性起病,以高热寒战、咳嗽咳痰为典型特征,白细胞及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该患者WBC不高,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等广谱抗细菌无效,不支持细菌性肺炎诊断。入院后可完善痰涂片及培养进一步查找病原体。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2024-05-15 入院后留取病原学检查标本,采集鼻咽拭子核酸、痰涂片及培养、痰mNGS后予以头孢曲松 2g qd+多西环素0.1g q12h经验性抗感染,辅予以吸氧、降糖、护肝、补钾等对症支持治疗。


2024-05-16 鼻咽拭子核酸(05-15采样):腺病毒核酸阳性,新冠病毒核酸阴性。痰涂片找细菌、真菌、抗酸杆菌阴性,Xpert.TB阴性。


2024-05-16 痰mNGS(05-15采样):检出人类腺病毒21型序列数1323条,人类疱疹病毒6型序列数56条,产气克雷伯菌序列数13条。



2024-5-17 停用多西环素及头孢曲松,继续吸氧、降糖、护肝、补钾等治疗。


2024-5-18 痰细菌培养阴性(05-15采样)。真菌培养(05-15采样):白色假丝酵母1+。


2024-5-20 体温平,乏力好转,无咳嗽、咳痰,复查WBC 3.6×10^9/L,N 59.1%,L 1.1×10^9/L;hsCRP 36.5mg/L,ESR 28mm/h,PCT 0.04ng/mL,ALT/AST 32/28U/L,Alb 35g/L,NT-proBNP 290pg/mL。hsCRP、AST、NT-proBNP较前下降,淋巴细胞计数、Alb较前升高,胸部CT:右肺上叶炎症,较05-14明显吸收,予出院。





出院后随访


2024-07-01 电话随访:患者体温平,无咳嗽、咳痰。尚未复查胸部CT,建议近期门诊复查血、胸部CT。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终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腺病毒感染引起)


诊断依据


中年男性,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乏力,炎症标志物(CRP)升高,血WBC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下降,胸部CT见右上肺大片实变,鼻咽拭子PCR及痰mNGS均检出腺病毒DNA序列;停用抗细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后,发热及乏力症状好转,影像学显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故诊断成立。


六、经验与体会


近年来,随着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的发展和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分子生物学诊断成为诊断腺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而传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低、时间长,抗原检测周期短、但灵敏度要低,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主要技术为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及宏基因组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NGS可直接检测腺病毒分型及鉴定新的基因型。NGS是对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的核酸进行检测,因此有可能鉴定到少发或者新发病原体,也会为多种病原体共感染的病例提供诊断依据。


本例患者以发热、畏寒、乏力起病,结合胸部CT影像学特征,鼻咽拭子PCR检测阳性,痰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腺病毒核酸序列,得以确诊。同时,NGS检测出少量产气克雷伯菌、人类疱疹病毒6B型核酸序列,但序列数较少,我们认为不是引起患者疾病的病原体。另外,5-29我院精准医学中心对该患者行血mNGS检测(标本为5-15采样,冷冻-20摄氏度),也检出人类腺病毒B型序列数688条(基因型包括人腺病毒7型、21型、50型),进一步支持腺病毒肺炎的诊断。


本例患者在确诊腺病毒感染前,经验性应用了多种抗菌药物。分子诊断学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耗时短的优点,早期病原学检测可以更好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NGS也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对于检测结果,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微生物专家的正确解读。随着NGS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相关医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尤为迫切。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人腺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以对症支持、免疫调节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据国外文献报道,西多福韦抗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有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腺病毒可引起人体多系统的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膀胱炎、眼结膜炎、胃肠道疾病及脑炎等,腺病毒感染占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5.8%-13%,是人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各年龄人群对腺病毒普遍易感,但80%的腺病毒感染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老年人、免疫抑制人群中。


参考文献

[1] 杨思园,于凤婷,王凌航. 人腺病毒感染进展.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7,24(05):351-355. DOI: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7.05.01.

[2]董静肖,赵秀英.人腺病毒感染现状及分型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46(1):98-102. DOI:10.3760/cma.j.cn114452-20221117-00689.

[3] Al-Heeti OM, Cathro HP, Ison MG. Adenovirus Infec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ation. 2022 May 1;106(5):920-927.

[4] 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编写审定专家组. 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9年版)[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11):1088-1093.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9.11.004.

[5] Mao NY, Zhu Z, Zhang Y, Xu WB. Current status of human adeno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World J Pediatr. 2022 Aug;18(8):533-537. doi: 10.1007/s12519-022-00568-8.


作者:刘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医生 曲阜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金文婷、马玉燕;审阅:胡必杰、潘珏


本文转载自订阅号「SIFIC感染视界」


原链接戳:探案丨肺炎治不好,“罪魁祸首”竟然是它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