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并与专培有机衔接——2024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开场视频)
来源: 呼吸界 01-13


2024年1月13-14日,2024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全国呼吸界同仁在线上线下聚集一堂,共议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计。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中日医院院长周军到会并致辞。本次大会主题为“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并与专培有机衔接”。首日近9万呼吸人及医学界同行线上学习交流。


图:(左)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右)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


图:(左)中日医院院长周军、(右)大会主持人高海鹏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王辰院士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的抗疫转段过程中,呼吸界全体同仁挺身照护人民生命健康,在与大规模瘟疫抗争的严峻时刻,呼吸界、医学界以行动深刻地诠释了何为职业精神,何为社会担当,何为舍生忘死。之后,呼吸学科又在整个2023年以“整体加强PCCM专科危重症照护能力”为工作重点,依托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PCCM科规范化建设(以下简称规建)等呼吸学科重点项目以及CTS年会、CACP年会、明道讲堂等重点会议,系统强化了我国PCCM专科危重症照护能力。在新的一年,呼吸学科应有新的思考,新的行动。主诊医师负责制是国际通行的主流医疗执业与管理模式,对于形成科学的医疗行业生产关系、推动以结业专培医师为代表的青年人才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尚未完全推行。呼吸学科应在PCCM专培、规建工作奠定的良好基础上,深刻领悟、积极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


图: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王辰院士


焦雅辉司长在致辞中指出,主诊医师制的核心在“负责”,现阶段加强我国年轻医师培养已经是“刻不容缓”,而培养的重点既是水平与能力,更是责任心,希望呼吸学科能够通过探索主诊医师负责制,培养出一批高水平、负责人的PCCM专科医师。齐学进会长在发言中强调,推行主诊医生负责制并与专培有机衔接,不仅事关青年一代专培医师的职业发展,更是关系到专培制度能否有持续而长久的需求支撑,是专培制度能否行稳致远的源头活水与深层动力所在,希望呼吸学科和PCCM专科在这一关键制度的设计与推行上做出有益的探索。周军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中日医院作为在国内较早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医院,对于该制度推行所带来的在医疗质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经济经营等多方面的益处深有体会,相信在呼吸学科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将对整个学科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呼吸学科应率先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并与PCCM专培有机衔接


王辰院士在大会主旨报告中指出:主诊医师负责制是国际通行的主流医疗执业与管理模式。所谓主诊医师(attending physician),是指独立开展临床工作,直接为患者提供医疗照护,全权、全责、全过程负责患者医疗工作的医师。依循国际通理,完成住培/专培并通过结业考核,即成为主诊医师。主诊医师负责制,是指在主诊医师全面负责并实施患者的门诊、住院以及出院后随访等一系列医疗活动的医疗模式,其核心原则为主诊医师拥有最终的医疗决定权,并对医疗中出现的问题负责。相较于现行三级查房制度,主诊医师负责制具有以下优势:对于患者,由同一名主诊医师全程负责医疗工作,可以得到高效、优质、连贯的医疗照护;对于医生,既可以保障住培/专培结业后即可独立开展医疗工作,促进年轻医生成长,又可以使高年资医师持续在临床一线接触患者,保持、提升临床能力;对于医院,可以使“大医院”医疗效率显著提升,减少住培、专培基地医院的自有医生,同时又可以使基层医院获得大量规培后优质医生,提升基层医院医生质量。此外,关于主诊医师负责制,有两点需重点予以关注:一是主诊医师负责制不等于医疗组制,所有医院均宜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主诊医师负责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医疗组;二是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管理体系改革,包括护理的垂直化平台化管理、全院床位统一调配、基于主诊医师负责制的绩效薪酬管理、基于主诊医师负责制的疑难病例会诊制等。我国虽然已有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日医院等单位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尚未全面推开,导致我国青年医师职业发展路径相较国际通行体系严重滞后。呼吸学科应对这一问题有深入、冷峻的思考,并由思考产生积极、迅速行动,基于PCCM专培、PCCM科规建工作已有的良好基础,积极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


为使参会专家充分理解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内涵及实施方案,大会特别邀请美国南加州大学乔人立教授,针对《基于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北美PCCM专科医师职业发展》做专题介绍。同时大会还邀请邵逸夫医院应可净教授、华西医院梁宗安教授分别介绍了所在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先进经验。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孟昭教授介绍了所在科室安排主诊医师在普通病房与RICU规律轮转的制度及实施效果。之后,大会还邀请上述发言专家与瞿介明教授、陈荣昌教授、李为民教授、曹彬教授等共同对在呼吸学科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重要意义与关键措施做了深入讨论。

 

提升PCCM专培质量,为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奠定基础


持续培养高水平的PCCM专培医师,是在呼吸学科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重要基础。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推行,也为PCCM专培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与考核标准。在大会上,深圳市人民医院陈荣昌教授代表PCCM专培专委会,对2023年PCCM专培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24年PCCM专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他特别强调,想要使PCCM专培结业学员能够具备主诊医师所需的能力,在三年的专培过程中,各年度培训要求应有逐级提升,尤其到第三年,应以“代主诊”的标准对学员进行培训。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解立新教授对2023年PCCM专培基地教学督导工作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了部分专培基地在危重症能力与培训质量上的严重不足,并对2024年进一步加强危重症救治能力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会议还邀请了多位已担任主诊医师的PCCM专培结业学员,从亲历者的角度畅谈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对年轻医师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专培期间应为结业后担任主诊医师所做的各项准备。此外,大会还邀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玮教授介绍了PCCM专科规范化进修(专修)、单项规范化进修(单修)2023年工作进展,邀请中日医院翟振国教授介绍了2023年新开设的肺血管病介入单修的试点情况。


图:大会现场

 

进一步加强呼吸质控与PCCM科规建间的协同融合


2023年,国家呼吸质控中心省级中心增至28家,国家呼吸质控中心哨点医院增至1268家,并开展“呼吸门诊质控”试点项目,依托28个省区市质控中心、1260家质控哨点医院开展,标志着国家呼吸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由病房向门诊延伸。大会上,国家呼吸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医院李燕明教授对2023年呼吸质控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2024年,将进一步加强呼吸质控与PCCM科规建间的协同融合。随后,大会邀请呼吸质控领域多位专家,对加强呼吸质控与PCCM科规建间协同融合的总体设计与具体措施进行了专题讨论。


在PCCM科规范化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专病医疗能力


2017年我国呼吸学界启动PCCM科规建项目,并于2018年5月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全国呼吸专科联合体、国家呼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共同发布了《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规范化建设标准》;同年,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呼吸疾病的照护水平,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共同发布了《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诊治体系与能力建设规范》,并启动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与能力建设(简称“基层规建”)项目。迄今PCCM科规建工作覆盖31个省区市,3512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正式开展了规建工作;17228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基层规建工作。在14日的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迟春花教授将分别对PCCM科规建及基层规建项目2023年工作进行总结。会上还将公布新一批PCCM科规建及基层规建单位评审结果。


现行PCCM科规建标准中虽然有9个呼吸常见病多发病和4个常用医疗技术的质控管理指标,但整体规建标准重点关注学科建设,在业务建制中对于医疗能力的要求篇幅较短,随着学科建设不断往前推进,需进一步对专病医疗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14日的大会上,将对PCCM科规范化建设——专病医疗能力提升项目进行总体介绍,目前将设立肺癌+小结节、肺炎、哮喘、慢阻肺病、间质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睡眠呼吸障碍、胸膜疾病、肺结核等10个专病工作组,统筹开展各专病医疗能力提升项目。会上还将对前期已启动的间质性肺疾病及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医疗能力提升项目进行介绍,并举行PCCM科规范化建设——专病医疗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仪式。


识别上方二维码

进入《呼吸界》直播间


会议议程



本文完

直播导演:刘迪;责编:Jerry

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