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上午,由国家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分会、中日友好医院共同组织专家领衔制订的《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早期发现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于北京正式发布,开启了综合医疗机构结核诊断新篇章。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来自全国结核病防治领域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分享中国结核病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共商结核病防治策略。
肺结核诊断延迟不仅造成患者个体的疾病进展和治疗困难,而且在群体层面导致结核病的持续传播。作为肺结核患者主要的首诊场所,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的早期发现对于实现“终止结核病流行”策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分会、中日友好医院共同组织专家,在借鉴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指南的基础上,补充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据,结合我国结核病防治实践,制定了《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早期发现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系统总结了肺结核诊断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在综合医疗机构就诊的不同目标人群的肺结核筛查路径,为全国各级综合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肺结核早期发现提供循证证据和临床实践指引。
开幕致辞
会议由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曹彬教授,《中国防痨杂志》编辑部主任李敬文主持。
左起:曹彬教授,李敬文主任
中国防痨协会理事长,《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总负责人刘剑君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赵雁林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唐神结教授为大会致辞。
刘剑君研究员认为“结核病在我国乃至全球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当前,全球终结结核病策略的核心措施是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和预防,而围绕患者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全疗程管理的传染源控制措施是结核病防治的基石。本《指南》是由我国结核病临床、防治和政策制定领域的顶尖专家团队制定,系统总结了不同肺结核诊断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在综合医疗机构就诊的不同目标人群的肺结核筛查策略,为国家和各地区综合医疗机构完善和优化肺结核早期发现提供了循证证据。
赵雁林主任表示:“中国结核感染基数大,耐药问题突出,且受新冠影响对于结核防治控制带来一定的挑战。综合医疗机构对结核病的早发现早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综合医院仍存在警惕意识欠缺,诊断技术不强,检测条件缺乏等问题。9月22日联合国高级别会议中再次聚焦结核防治问题,中国也即将出台中长期结核防治规划,对于结核防治工作做出进一步指示与规划。综合医院将承担前沿征地的角色,与全国各防治机构一起共筑防线”。
唐神结教授则道:“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医学分会成立于1937年,至今已有86年历史,是中华医学会成立最早的分会之一,始终致力于结核领域的学术研究推广,指南编写宣贯。本《指南》涉及诊断标准、诊断方法、诊断路径等内容,重视科学性、操作性、借鉴性,是一部非常好的教科书、参考书,将对积极推动结核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启动仪式
指南的撰写历时一年有余,7个工作组,50余位来自结核领域、呼吸领域;疾控机构、定点医院、综合医院的专家学者携手相牵,17次线上线下会议的讨论。而今,终成佳作,于2023年12月18日正式在中国知网预发表,并于今日隆重举办发布仪式。
多位专家为《指南》发布按下启动键,左起依次为北京医院李燕明主任,《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副社长、中国防痨杂志主编、王黎霞研究员,唐神结教授,刘剑君研究员,曹彬教授,赵雁林主任,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慧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刘宇红教授。
《指南》介绍
北京医院李燕明主任就《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早期发现临床实践指南》做了详细的介绍。
李主任首先介绍了指南制定背景, 她谈到我国仍然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需要建立四位一体的综合防治体系,但遗憾的是综合医疗机构对于结核的防治还有较多不足,包括对结核病识别和诊断能力不足,结核分枝杆菌检测能力欠佳、结核的预防性治疗能力不足等,致使非定点医疗机构61.8%的结核患者面临诊断延迟,诊断中位数更是达到了20天,进一步可能导致疾病进展,治疗困难和社区传播。综上结核病非定点医疗机构对肺结核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减少诊疗延迟及减少传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现状,由国家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分会、中日友好医院发起并共同组织专家编写了这部《指南》,旨在为全国各级综合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肺结核早期发现提供循证证据和临床实践指引。本《指南》从2022年9月第一次会议开始,至2023年12月发布共历经17次会议,包括需求调研、循证证据收集、指南编写、指南外审、指南修订、指南发布等多个阶段,融合了各界专家的付出与心血。
李主任进一步介绍了指南主要内容,《指南》覆盖了六大人群,包括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胸部影像学提示疑似肺结核患者、 免疫学检测提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肺结核重点人群,对各类人群的诊断路径和诊断手段提出了12条推荐意见,指出需要结合症状、胸部影像学、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等多种手段进行相关诊断。
最后李主任对于综合医院提高结核病防治能力提出了要求和展望,并表示如果有一天结核病成为Common disease就将是结核病的春天。
圆桌时刻
图注:左起专家依次为曹彬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疾控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周琳,上海CDC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治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WHO)结核病实验室诊断专家组成员、中国防痨协会控制分会主任委员沈鑫博士,武汉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王卫华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主任蔡志刚教授,丹纳赫集团首席医学官汤一苇教授。
而在专家代表的圆桌讨论环节,随着圆桌会议展开讨论,现场嘉宾与台上多位专家进行了深层次的互动。
曹彬教授回顾从自己当住院医起,就会遇到不明原因发热、肺部阴影且不能排除结核的患者,往往这些患者会给予经验性抗结核治疗,但作为医生总是内心忐忑,担忧病人会出现强烈的不良反应。他认为明确诊断是极其重要的,《指南》的出现将对综合医院发现和诊断结核提供及时的帮助。
周琳书记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30余年,历经广东省结核病医院, 省结防控制中心, 省人民医院等,自己的经历也体现了广东注重医防融合。她分享了深圳龙华慢病防治中心的经验,通过打通从综合医院雾化室取痰到送检至慢病中心的流程,提高了30%的阳性率,对于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有重要意义,并表示广东将进一步提升结核防治能力,争取走在全国前列。
沈鑫博士首先肯定《指南》的发布是必要且及时的。全球和中国都在迈向终结结核的目标,包括创建无结核社区。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医院需要承担重要职责,因为80-90%的患者都会首先到综合医院就诊。上海市政府推出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 目标在综合医疗机构做结核早诊的试点,《指南》的出现为实施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明年计划在六个区域全面实施。
王卫华书记表示自己是一位综合医院的管理者,曾经也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参与者,有30余年的结核防治经验,综合医院将承担《指南》的执行者和传播者的角色,需要提高临床医生的结核病诊断意识,规范诊疗行为,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对于目前50%的临床诊断/疑似结核病例,要尽量拿到诊断的金指标、金标准,这不仅对结核疫情的控制有益,也对院内感染的风险控制有益。
蔡志刚教授表示综合医院早诊,对于早期切断肺结核传播是非常有意义的。他作为河北呼吸质控中心负责人, 将持续推动质控中心的督导工作,重点关注高危人群的送检率和检出率。
汤一苇教授则分享了两个实践案例,一例是他在范登堡主持实验室工作期间,因当时检测手段有限,未能及时明确诊断结核,病例死亡的案例,强调结核诊断手段的不断更新对于明确诊断的重要性。另一例是高谦教授主持的四川武胜项目,强调结合当地生活环境重新定义密切接触者,除家庭外,对于社会密接者也要给予关注,这对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控制传染源有重要作用。
以上即为《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早期发现临床实践指南》发布会全过程,期待《指南》的推出和落地切实推动结核在综合医院的早发现早诊断,助力实现“终止结核病流行”策略目标。
感谢赛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