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教授:医生是懂得生命之美的职业——在中青年呼吸学者大会的演讲
来源: 呼吸界 05-04


今天我的题目是《医生是懂得生命之美的职业》,我想讲下面几点:第一,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第二,生命是什么?第三,为什么说医生懂得生命之美?最后,从“做医生”到理解“我是谁”。对于这个题目,我觉得我的理解尚浅,在此抛砖引玉,请各位师长们及青年学者们共同批评指正。


一、医学和医生:作为临床医生,要给患者提供“爱”,要给患者缓解“怕”


医学在字典的、字面的含义是“以诊断、治疗和预防生理和心理疾病,以及提高人体自身素质为目的的应用科学”。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其内在含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医学生、年轻住院医生、资深医生的理解可能完全不一样。


人是由细胞组成的,人的部分组织或细胞出现病变、坏死就会导致疾病,这是从生理学角度上来理解疾病,医学就是为了研究和解决这类疾病。但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当一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虽然没有细胞死亡,也会产生疾病。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与神对话》,在这本书中,作者谈到人最基本的感情有两种,一种是“爱”,一种是“怕”。大家仔细思考一下,除了这两种感情,还有没有其他的感情?作为医生,我们也要仔细思考一下医学是做什么的,或者说,医生是做什么的。既然由于人的基本感情是爱和怕,我们医生所能做的其实很简单,就两条,第一,要么给患者和患者家属“提供爱”;要么给患者和患者家属“缓解恐惧”,缓解“怕”,医生就这两种任务。


从中医孙思邈的“安神定志”、“见彼苦恼,若已有之”,到西医特鲁多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们所说实际上是同样的意思——我们作为临床医生,要给患者提供“爱”,要给患者缓解“怕”。这就是我对医学和医生的一点非常浅薄的认识和了解。


二、生命是什么:当你解开了人生这个谜的时候,你就成为一个“人”


那“生”是什么?当我们讨论生的时候,不得不同时讨论另外一个词,就是“死”,因为生和死是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作为受过医学教育的高级医学人才,其实非常理解所谓的生命,几个很简单的元素有机组合,就是生;这几种元素分崩离析以后,就是死。我有一次下夜班后,碰到一个非常意外的场景,一个孩子刚刚出生,被从产房推到病房,在那个时刻,从另外一部电梯中推出来一个裹着黄色尸体布的患者。婴儿后面的家长满怀喜悦,而尸体车后面的那些亲属满脸悲戚。作为临床医生在医院里工作,这种场景我们见得很多,也就是说,在短短不到半个小时之前,在这个世界上,一些元素重新组合了一个新的生命,同样在半个小时前,还有一些元素发生了崩解,一生一死,我们每天要处理的、面对的就是这些。


生命是什么?罗素曾经写过一个散文:“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像河水一样,一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这就是生命、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我们的一辈子。我们年轻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我们都想前往外面精彩的世界去看一看。随着年龄越来越长,我们开始慢慢安静下来了、开始做一点思考了,我们慢下来是为了迎接我们最后的、非常安静的离去,我们每个人都从一条很细小的小河变成汹涌的波涛,后来慢慢地汇入大海。


生活自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欢笑,另外一部分是眼泪和痛苦。我们这一生碰到的人也不都是对我们友善的,有些人喜欢我们,也有些人很讨厌我们,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或短或长,我们只能享受我们拥有的生活。而那些我们不能拥有的生活,那是“他们”的生活,不是我们的生活。当我们纠结于别人拥有的、而我不拥有的生活时候,会非常痛苦,这种痛苦也是难免的,不得不经历的,然后还要再回到自己的生命、事业当中去享受自己所拥有的那些东西。


周国平写道:“我们在大地上扎根,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牵挂、责任和爱。在平时,这一切使我们忘记死亡。在死亡来临时,对这一切的眷恋又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死亡移开,从而使我们超越死亡的恐惧”,谁不怕死?没有人不害怕死亡,只是在面对死亡时有一些眷恋,一些甜蜜的回忆,他这一生经历过爱和被爱,问心无愧,可以平静地迎接最后的归宿。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道:“人是一个谜。这个谜必须要解开,如果你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个事业,不要说你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我的事业就是解开这个谜,因为我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不管你这一生在做什么工作,每个人的难题都要靠自己去解决、痛苦都要自己去承受。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感同身受,因为人生这个谜题只能我们自己解决,当你解决了人生这个谜的时候,你就成为一个“人”,我们这一辈子一直努力的想成为一个“人”。


三、为什么说医生懂得生命之美?


医生这个职业很特殊,不知道大家被别人照顾过没有?最近我们医院组织体检,在体检室里,超声医生给我做超声,把衣服完全掀开,我的身体暴露在一个陌生人面前,他的手放在皮肤上、超声的探头在身体上游走,我既是医生又是患者,我照顾着别人,又被别人照顾。


我们做医生就是这样一个工作,你亲手去感受心跳、感受生命的搏动,内科医生用听诊器、外科医生用手术刀去感受生命。其实在艺术领域,真正好的画家、好的音乐家创作出能够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其实也是源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一个好的临床医生是在职业过程中用特殊的方式感受生命,生命与工作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事情。我们非常幸运,因为从事了医生这样的职业,能够在工作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体会到生命的不容易,而且这个职业能够让我们在工作的状态下获得内心的安宁。我们一直期待解开生命之谜。每天生活、工作,生活的动力是什么?因为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我们是被人需要的、是有价值的,至少能够给你身边的一个人、几个人带来他所需要的,给他提供爱,减轻他的恐惧,而医生恰恰是具有职业特殊性的,我们付出劳动满足别人的需要、赢得自身价值、赢得别人尊重。


四、从“做医生”到理解“我是谁”,我们所有的努力、生活、追求都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安宁


“我是谁?”其实临床医生是最有条件去回答这个问题的职业。我们见惯了痛苦,见惯了疾病,见惯了人的离去后,我们会越来越理性。我们是活在今天的,今天不要去考虑“明天是什么样”,明天一定会以明天的样子展示在我们面前。虽然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我们的要求是绝对的,但是我们自己知道,医学是不完美的、药物是不完美的,我们所有的努力、生活、追求都是为了一条,就是“获得内心的安宁”,只有这一条是最高的追求。


我是个“人”,我需要什么?我需要干净的水、食物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但我们人类还有“欲望”,在满足了基本的食物和水之外,我们还希望得到有共同的理想追求、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侪的认可。人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动物,既需要绝对的自由,但又希望能赢得别人的鲜花和掌声。


我们不要去追求“身后的天堂”,其实现在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天堂,很多作家都表达了类似的思考,我们不要去想身后的事情,因为那些事情无法想象,只要你今天的生活是满足的,你今天生活在天堂当中,那你故去以后也在天堂,如果你今天不是生活在天堂当中,故去后就生活在天堂当中了吗?让我们享受生命的每一天,爱你自己、爱你命中要注定要遇到的人,提起别人的师长,要怀有衷心的敬意,看到别人的孩子时,要由衷地喜爱。


在小区里,我看到即将临产的孕妇把手放在隆起的肚子上,很认真地散步,我会很感动;清晨在地铁里,看到40多岁的中年妇女一起上班,妻子含笑地看着丈夫,自然地把头靠在丈夫的肩头,我很感动;在超市里,60岁的儿子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80岁的老母亲,我很感动;操场上,学龄的儿子跟在替自己拿书包的父亲身后,两人举手投足非常神似,我很感动。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的全部,非常感谢青委们,我把青委们当成我自己的同学,祝愿大家都能够成为良医。


专家介绍


曹彬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流感和呼吸道病毒感染学会(ISIRV)抗病毒小组(AVG)委员、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副主编。


本文由《呼吸界》编辑 Jerry 整理,感谢曹彬教授的审阅修改!


本文完

责编:Jerry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