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单纯面对一只手、一条腿、一个肺叶、一个病菌在治疗,我们是医治一个有思想的人」——读塞内加有感
来源: 呼吸界 2020-11-23

曹彬教授:塞内加是古罗马哲学家,公元65年4月罗马郊外,他被自己的学生,罗马有名的暴君尼禄下令处死。塞内加的亲友们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失声痛哭,塞内加安慰大家「多少年来我们互相激励的那种处变不惊的精神那里去了?」说完,塞内加欣然赴死。


塞内加核心哲学思想是:人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最强,反之受伤害最重。


塞内加的一段话让我们很感动,「他是自足的。如果因疾病或战争失去一只手或一只眼,他会满足于剩给他的那些。『满足』这个词似乎有些荒唐。失去一只眼或者一只手不会感到高兴,但是生活还得过下去。有正常数目的眼和手,是因为命运的眷顾,是优先产品。」


我们把这段话和年龄相仿的同行分享,同行们看完后纷纷留言,现在把大家的感悟汇总如下


• 让人热泪盈眶的一段话。确实应该从「满足」的角度去看待「困难」。


• 生命有限,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完美如愿,只需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做到极致。


• 人心无餍足。要有后天的修养经历才能抑制这种冲动。非常难做到。


• 我个人觉得有点晦涩难懂,不到一定年纪很难清楚什么才是满足和幸福感。


• 知足和知不足。


• 最近聆听一位长者「aim high/expect low/jump out」,很受启发:1、志存高远要很高很远;2、降低期望值,对人对事对物,一切得到均需感恩;3、跳出当下看当下,众多迷惑均因只缘身在此山中。


• 我觉得这是「适应」,适应生活带给自己的磨难,因为不适应也没有其他办法。与其抱怨,不如接受,不如把注意力从自己失去的转到别的地方,珍惜已有的,忘却失去的。


• 看待任何事情可以从不同的纬度,心态决定命运,学会懂得知足和感恩。


• 经历决定见识,见识决定眼光。


• 人必须得拥有知足和感恩的心,少怨天尤人,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得到上天更多的眷顾。


• 内心还是有很多感触!积极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心态放平,感恩前行!每个人身体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问题,特别随着我们年龄的不断的增加!如果每天都能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感知到自己有所进步,对别人有所帮助,那就已经很好了!


•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一个学长他是小儿麻痹症的患者,一条腿是残疾的,但是他天天坚持出早操,在舞会上也积极的去表现,积极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残疾是将自己废之不用,也许现在我们感觉自己身体状态还可以,但是总是面临着不断的身体机能的衰退,真的猛士应该不忘初心,感恩前行!


• May you have the courage to advance an inch, and the ease to draw back a foot. 愿你有前进一寸的勇气,亦有后退一尺的从容。


• 我理解的满足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人生路漫漫,波折常相伴;挫折不是我们不努力前进的理由。


• 我应该向塞内加学习面对外在的态度和对内心的坚守。


• 已经是现实,总要接受,不如乐观地接受?


• 谢谢曹老师分享。我的理解是:1.惜福。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该珍惜的,多和少都是相较而言,有一只眼总比双眼失明要好得多,所以惜福者会满足当下所有。2.不强求。既定的现实或外部条件,甚至自身条件很难改变,如果纠结于这些,除了浪费时间和自寻苦恼之外,什么都不会带来。3.知止。接收自身的先天条件和可控的时间、资源,这决定了我们现阶段能做到或做成的事情的可信限。4.与己争。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利用现有的条件。人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但可能影响到身边的人也可以影响到外部环境。5. 从心而动。世事纷扰,大夫这个职业既复杂也单纯,有限的职业生涯和志趣相投的人做更纯粹的事儿是幸福的。无论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能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看病也好,读书也罢,甚好。「最大的幸福是内心安宁」。


•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继续做我想做的事。


• 面对自己的遭遇,只有学会放下并接纳,和怀有怨念的自己和解,才能获得内心的解脱。接纳也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而是去追求现阶段所能达到幸福和人生惊喜。


• 接纳现状,心态积极,顺势而为!


• 如果能够四肢健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且天生聪慧、并后天努力,这是命运和机遇和努力综合的结果,是优品中的优品。然而事实上拥有这些的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是残缺的,身体、家庭、情感、儿女往往都有缺陷,有缺陷会带给我们或迫使我们思考,怎么让不完美的事儿尽量完美,让自己满意。


• 不同的角度理解这段话可能不同,我试着站在医生职业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医学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数千年,关于医学的治疗更是更替太多。无论中医西医,亦或是其他类型的医学,都是在寻求平衡和稳定,比如体液稳态,功能状态的维持,亦或是中医说的八纲辨证阴阳五行,所以我们的诊疗行为都在趋于一个「最大获益与最小损失的平衡」。因为意外、战争或者先天造成的缺失,似乎不可挽救或者逆转,但是心态上如果能够接受,能够接受因为这种小的损失而带来的生存的获益,当然是「满足」的,因为相比生活,活下去,这点缺失的确算不了什么。我们诊疗行为其实也是这样的,为什么大家总爱说「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就是因为现在医学的除了科学意义外,还要面对现实意义,我们不是单纯面对一只手,一条腿,一个肺叶,一个病菌在治疗,我们是医治一个有思想的人,所以「寻求最小损失的最大获益」是我的理解。


• 曹老师,您总说,病生在谁身上谁最清楚,我们总努力的地劝慰患者不要认为自己「你快不行」了:但是没有人能准确地知道病人患病之后的感受,被诊断出癌症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一件非常重量级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应对态度。每个人的感受和经历,和其他任何人都不会一样。但是,身边最亲的人,他们会和患者感同身受的,医生会是患者身边最亲的人吗?我也不知道,我估计也很难,但是可以尽量的感受。芸芸众生,除了真正超凡脱俗之人,谁都会被生老病死左右心绪,所以如果我是医生我会坚持尽可能维持「最小的损失与最大的获益的平衡」,如果我是患者我会试着去接受您说的「满足」。


• 曹老师,看到这段话,想起「生命是一团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了便无聊」。人们的痛苦来源于欲望,因此自足才显得更难能可贵,这又让我想起出自中国古语的「无欲则刚」,刚原意刚正不阿,但我理解,与王老师和您所谓「内心的安宁」亦所叙一致。


• 欣然接受,坦然面对,心怀感恩,充满希望!


• 人生的修行,就是用智慧看透世间黑白,用善良心成就一切美好,用宽容心坦然接纳无法改变的不好。修行,就是宽容,容人容言容苦厄,容得下中伤,忍得住困苦,放得下挽留不了的美好。周末快乐!


• 我觉得这段话是以相对极端的假设在提醒世人,对这红尘,除了喜也不贪恋之外,还要修行的是苦也不厌倦。


• 可信命但可不认命,学会接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个人都在体验独一无二的人生,走崎岖之路人多有风景相伴,踏平坦之途者常有诡秘侵扰!


•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只要勇敢前行,就会拨云见日,达到成功的彼岸。


• 顺境不惰,逆境不馁,以心制境,万事可成。


• 要懂得感恩,珍惜上天给予的一切,自信,自立,自强!


• 处于逆境中是否能适应,取决于个人心态。保持乐观心态,怀着感恩的心,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最大价值。


• 不因逆境而气馁或哀怨,应遇困难当自强且不息。


• 珍视、感恩拥有的一切,正视、坦然面对困难和不足,保持认真、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态度大于天资。


• 得到就会失去!在有限的生命纬度里,把事当事做!把人当人看!


• 我的理解是:人生幸福和悲伤都是相对而言的,这种相对一者是时间,二者是心境。此情此景,在彼时痛苦万分,或者荆棘满布,过些时日,换个心境,也就适应了,或者竟然也就适应性地幸福了。自身的努力,不外乎是改变环境适应内心,或者改变内心去适应困境。


• 以出世的态度过入世的人生,很多事,自有定数,学会放下,珍惜当下,不念过往,不惧将来,感受安宁,感恩一切。


• 步入中年,世间五味,酸甜苦辣咸一一尝过,渐渐的也懂得了,所谓苦楚与欢喜,皆是生活的表象。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守住自己原本澄净朴素的真心。


• 从这段话中,我感受了坚强与乐观。不是空洞的话语,而是在残酷的现实中,如何能真正做到了乐观和坚强。

 

曹彬 应颂敏 徐金富 孙加源 熊维宁 侯刚 张静 王一民整理


本文完

排版:Jerry

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