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介明主委:中青年呼吸学者如何才能不辱使命、成就人生梦想?不外乎“目标”、“实干”与“耐心”——五四青年节寄语中青年医生
来源: 呼吸频道 2023-05-06

新冠疫情暂时告一段落,是否会卷土重来我们仍未可知,未来将会如何演化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呼吸系统传染病的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构建“平疫结合”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任重而道远。


我国有将近1亿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750万哮喘患者,每年约有71万患者死于肺癌,间质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也尚不明确,呼吸慢病防治负担远远重于其他学科。


呼吸学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中青年作为呼吸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唯有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才能不负前辈的努力与期许。


中青年呼吸学者生逢其时,未来的几十年间应当是我国呼吸学科迅猛发展的时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我国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已经成为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发展指标,到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8.1/10万及以下,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肺功能1次。健康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助力健康中国2030,为全民健康添砖加瓦的重任就落在我们和中青年呼吸学者的肩上。


呼吸学科疆域广阔,还有很多“金矿”尚未被挖掘,拥有巨大开发潜力,前方可谓“水肥草美”但也充满挑战。中青年呼吸学者生逢其时,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十年间,应当是我国呼吸学科迅猛发展的时期。


中青年呼吸学者应着力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的落地落实


回顾我国呼吸学科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代相结的奋斗史,二十世纪初,结核猖獗,老一代医学大家攻坚克难,建立有效结核病防控体系,推动我国呼吸学科雏形的形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老一辈专家勇担使命,建立呼吸慢病防治体系,大幅降低呼吸慢病的病死率,并且建立了我国重症监护室的雏形——重症肺心病监护室[1],对我国呼吸疾病的防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发展捆绑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翻开了现代呼吸病学发展的新篇章,非典疫情后,呼吸学科发展日新月异。


历经几代呼吸学者的努力,呼吸学科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中青年呼吸学者是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在当代呼吸病学发展的新形势下,中青年呼吸学者应着力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的落地落实,推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捆绑式发展、提升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和壮大,同时培养全国均质化的后备人才,让呼吸学科从大学科成长为强学科。


如何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韶华?不外乎 “ 目标 ”、 “ 实干 ” 与 “ 耐心 ”


广大中青年呼吸学者如何才能不辱使命?如何才能不负韶华,成就人生梦想?答案不外乎“目标”、“实干”与“耐心”。


“把呼吸学科从大学科建设成强学科”是呼吸学科现阶段发展的目标,中青年呼吸学者亦要有自己的目标,坚持知行合一,在临床工作中积累练就本领,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也要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树立合理的目标,更要有在呼吸亚专科领域解决难题、做出贡献的决心。


中青年呼吸学者要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从医本就要比其他职业付出更多时间、投入更多精力,要有更多冲劲和干劲,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觉悟,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少花一些时间研究如何过舒逸的生活,多花一些时间在临床和科研上。


于学科发展而言,人类与呼吸慢病的斗争已经延续千年,攻克慢病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须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于学科建设而言,在钟南山、王辰院士等一代又一代呼吸学科带头人的推动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取得成效,呼吸学科迈出了从大学科走向强学科扎实而重要的一步。学科布局、人才梯队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尚需潜心建设,静待花开。


 中青年生在呼吸学科发展最好的年代,应不辜负这样的年华,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https://www.mdweekly.cn/index/article/detail?id=12895


本文转载自订阅号「呼吸频道」(ID:ysbhuxi),原链接:瞿介明主委寄语青年医师:生逢盛世,应踏平坎坷,为“把呼吸学科从大学科建设为强学科” 奋斗



本文完

责编:Jerry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