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苹果」到「烂苹果」,你有职业倦怠吗?——医务人员情绪管理的「五部曲」
来源: 呼吸界 2019-03-26


看着镜子里满脸痘痘的自己,医务工作者小林不由得又想起前辈们留传的顺口溜「工作一年两年红苹果,三年四年黄苹果,五年六年烂苹果……」,这是小林工作的第五年,用她的话说——上班连轴转、值班倒夜班、不能正常休息、接二连三的检查考试、越来越不好「伺候」的病人,再加上刚过哺乳期,回到家一岁多的小儿正处于学说话学走路的阶段,她觉得自己累的喘不过气,曾经红扑扑的小脸已然变成「烂苹果」,对于被赋予天使使命的工作,再也爱不起来,曾经的好脾气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前几日还被患者投诉,被领导约谈,她甚至有了辞职换工作的念头……


很显然,小林有了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又称作过度疲劳综合征,特指从业者在工作中所感受到的情感耗竭、身心疲惫、工作投入度降低、工作成就感下降等一系列消极状态 [1]。医疗工作是一项高技术要求、高风险的职业,近年来医疗环境的改变,医疗纠纷频发和医患关系的紧张,使得像小林这样的情况在情绪压力大的医务工作者中并不少见,不少人都会在小林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调查表明职业倦怠容易导致多种身心疾病,使工作质量下降 [2],有职业怠倦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更易引发工伤及医疗事故,威胁医疗安全 [3]


常言道「医者难以自医」,在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时,自己是不是也不能「自医」呢?


小林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关于「情绪管理」的讲座,发现原来自己对工作的「不再热爱」其实也是自己没有管理好情绪的结果。在国内学者姜静媛,胡海等 [4] 研究中表明良好的情绪管理可以缓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减少医务人员身心疾病的发生,使其更具工作责任感及工作热情。


情绪管理即情绪调试,它指的是人们在情绪表达时,能适度的运用理性,反应出情绪变化时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对情绪的了解与探索,能用更积极的态度接纳并处理情绪。情绪的失控容易导致行为的冲动,控制不了情绪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而恶劣的情绪具有传染性,会产生连锁反应。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如果控制不好情绪,会直接影响着医护患关系的和谐,影响患者满意度,甚至埋下医疗安全隐患。


情绪就如自己养的「宠物」,管理好了,温顺可爱,让人身心愉悦,没有管理好也可能变成「猛兽」,伤人伤己。那么该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呢?认识情绪,觉察情绪,承认情绪,处理情绪,转化情绪是情绪管理的「五部曲」。


 

第一步,认识情绪:「情绪」本身无对错


这可以通过参加情绪管理相关的学习,认识情绪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知识,明确「情绪」本身无所谓对错,它是对外周环境的自然且真实的反应。如果能正确的认识情绪并接纳他,你将不会产生对情绪的负面评价。例如,当你从原本的专注在「太累了,不想干了」的情绪中,转移到「最近工作压力大,心情出现了焦虑,它是一种正常的反应」,那么就是说明你能够客观地认识情绪。


第二步,觉察情绪:要先摸清自己情绪的状态


自我觉察是朝向自我成长的第一步,它是指体察自己当下状况与此时此刻的感受,并能发现自己正处于何种情绪,是悲伤、快乐、愤怒、焦虑,或是平静等。当能感受到自己情绪的状态,就不至于陷入混乱,不知所措的情境。正如,我们想要改掉身上的一些小毛病,如果自己不自知,那肯定也就没有后面的改正与进步


 

第三步,承认情绪:不要习惯「逞强」,负面情绪不等于失败


「我不难过」、「我没有生气」……日常生活,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心口不一的话语。承认情绪并不容易,大众的观念里负面情绪就如人性的弱点,习惯了「逞强」追求完美的人们经常会将承认情绪与失败、脆弱划等号,内心是抵触的。真诚对待自己,及时觉察情绪,承认情绪,才能够接受来自自己与他人的情绪支持与帮助。


 

第四步,处理情绪: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出口


处理情绪即释放情绪,让积压的情绪有一个释放的出口。每个人的方法可能不同,倾诉、运动、购物、旅行,甚至哭泣、呐喊等等,处理情绪的方法很多,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步,转化情绪:在接纳、处理情绪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如果说处理情绪是情绪管理中「治标」的方法,那么转化情绪才是「治本」的关键,「转化情绪」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抗拒、不压抑,能充分体察情绪的存在,对自己负责任,同时,愿意做出改变——改变心态,改变思维方式,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只是停留于接纳、处理情绪的阶段,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最重要的是将负向情绪转为正向能量,所谓「化悲愤为力量」,「以压力为动力」等都是情绪转化的典型例子。社会经济在发展、人文素养会提升,「柳暗花明又一村」,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国家对卫生事业的加大投入,必然提升医务人员的待遇与地位,工作分工会更明确而专业,做我所爱,工作效率将提高,这也是任何势力都无法抵挡的潮流,一时不顺是小插曲,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一个人在情绪方面的管理能力就是情商。情商(EQ,Emotional Quotient)这个概念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经过多次的学习培训,以及加强自我情绪的管理,暖心的笑容又回到了小林的脸上。她不再一个人生闷气,而是经常跟身边充满正能量的护理前辈交流沟通,令她收获了很多启发,改变了心态和处事方式,职业自信心与成就感也在领导同事及患者对她的认可和夸赞中重新回归。她觉得自己又重新爱上了「白衣天使」这份职业,即使是在煎熬的夜班里,她也总能对患者报以最温暖最贴心的微笑,能为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她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她觉得自己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值得为之付出更专业更贴心的努力。情绪管理让她获得了更多职业认同感的同时,也收获了家庭关系的和谐。


如果您也遇到了与小林一样的职业倦怠,与其焦虑抱怨期待被拯救,不如也试试用情绪管理「五部曲」来「自我诊断」「自我医治」一下吧,愿您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医」路无阻!



参考文献 


[1] Pamela JM, Mervin DL. Differential impact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al,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on teacher burnout[J]. Teaching Teacher Educ, 1989, 5(4): 337-353.

[2] Ahola K, Hakanen J. Job strain, burnou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 prospective study among dentists[J]. J Affect Disord, 2007, 104(1/2/3): 103-110.

[3] 薛立娟, 奚耕思, 刘倩, 等. 职业倦怠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2(26): 5163-5167.

[4] 姜静媛, 胡海, 陈晓莉, 叶磊. 情绪管理缓解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作用[J]. 华西医学,2016,31(6):1035-1037.



作者介绍



纪晓艳

本科学历,福建医科大附属一医院护师,2016年进修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关注医护人文建设多年,自2017年起负责科室人文培训。




邓朝胜

医学博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处副处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