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70年(视频)| 陈荣昌:那个时候我守着呼吸机,滴一滴水我都能听出来
来源: 呼吸界 2020-12-27

年终巨献


一吸一呼之间,沧海变桑田。70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中国呼吸学科的发展巨变,背后凝聚了几代人的爱与专注,他们与发展并行,与时代同步,用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精神深耕着这片医学热土,使中国呼吸界焕发出勃勃生机。12月16日起,我们于每周一、五推出《7人•70年》视频人物专访系列,为您讲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不同时代的7位呼吸人平凡而又卓越的故事,他们分别是罗慰慈,钟南山,蔡映云,陈荣昌,孙永昌,曹彬,刘丹。我们希望能从他们的人生感悟和成长故事中,体会到身为医者对这职业与事业的敬畏之情,身为呼吸人扛鼎责任的那份担当之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共鸣,汲取营养。




陈荣昌:

「1992年那阵当医务人员是非常苦的

那时ICU很多人

尤其是护理的骨干离开了研究所

当时我们每个周末去打球

跟钟(钟南山)老师打球中间休息

他说 你看这个又走了 再走几个人

这个ICU就干不下去了

我说 我知道这也有问题

他说 你也不能不管

我印象很深刻 我当时说 你让我考虑一下

结果考虑完了以后

下周一上班就宣布我当ICU负责人


当主任不是我的愿望

当上时 我觉得自己很年轻

老怕自己当不好

怕自己的水平不够 耽误了病人

所以只要诊断有困惑 效果不好


马上请示上级医生

上面有钟院士

和我们科里资历比较深的专家

把他们召集起来一起商量

越是这样 大家越支持我的工作

我当主任从来没有

这种『我要管管你们』的感觉

只是把责任放在我身上

我就尽我努力来做好

所以遇到什么特别任务

第一个想的就是自己要做

我当了副组长以后还参与值班

很主动的承担一些责任


其实那个时候就进到研究所

那时ICU条件、设备不是一般的差

现在没有人有这种体会

就像开车 现在谁还开手扶拖拉机呢

一台才一两千块钱

方向盘还是用把手来把的

手扶拖拉机也是『车』


 

为什么说这个事

我们最早的国产呼吸机功能非常不完善

而且如果有一天发现呼吸机没坏

那会觉得很出奇

它分分钟就坏

你不能离开 必须守在旁边

我在这守着 只要声音不对

哪个地方滴一滴水我都听得出来

条件很艰苦

但那个条件你就做那个条件下的事情

而且那时上呼吸机 大部分病人能存活的


我觉得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医生

我最看重他对『做事情』的专注

专注度很重要

我曾经面试一个研究生

我说你把你硕士期间做的课题

主要做什么 用的什么技术

有什么主要结果和我说一下

他犹豫半天没说清楚

最后我没要这个学生


如果现在问我30年前怎么做研究生的

我能把自己1985年时

研究课题的每个细节说出来

做研究不专注的话 未来很难做得好

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素质

 

今年我刚刚到60岁了

是不是『专家』让别人来说吧

但是最起码 我做这个专业

我是用心 用勤奋来做的

我觉得天才很多

但是如果没有努力没有付出

是不可能有进步的

 

其实这么多年

我现在唯一想起来就遗憾的

是抗击非典的那段期间

那时我母亲的病得比较重

那一年回去看的时间太少了

没有办法

抗非典是很特殊的情况

2004年母亲就过世了

……

 

如果我们还停留在30年前的医疗水平

中国老百姓不会接受

无论从常见病的诊治

到疑难病的认识、诊治能力

到抢救的生命维持能力

都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快速发展到规范化发展是个转折点

我们体系的建设标准还需不断完善

整个临床医疗发展必须从无序到有序

包括人才培养 操作规范

资格认定 定期考核

这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未来要进步的空间还很多」



专家介绍 - 陈荣昌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青中年专家;深圳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前任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组长/慢阻肺联盟主席;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慢阻肺全球防治倡议(GOLD)董事会董事;主要从事呼吸力学与机械通气、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领域的工作。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共计影响因子超过200分,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项,获得2018年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6年第五届广州医师奖、2015年全国医德标兵、2014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本文完
编辑:Jerry


特别鸣谢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