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气管镜2丨操作者童润:对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小伙子,我们应该给他更好的待遇
来源: 呼吸界
2017-11-09
给一位帅小伙志愿者完成了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顺利收工回到了监护室办公室。
主任问起:
然后被教育到:对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小伙子,我们应该给他更好的待遇。
这里不提“无痛气管镜”学术上的优劣,毕竟还没来得及看相关的文献及进展。但是对于这个特殊的病例来说,略有些感慨——
技术上,作为监护室,丙泊酚、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这些镇静药我该踏踏实实的放心用才是,毕竟在监护室看护这样一位健康又年青的志愿者来说安全系数还是极高的。更不能因为自己长久门诊局麻气管镜的惯性思维,大大的忽视了自己目前在监护室的“优势”。与时俱进这个词是医学路上需要被铭记的。
情理上,人家小伙志愿为科学“献身”,他给予了某个科学领域他所能付出的热情与善意,如此大善大勇之举,怎么可以让人家不舒适呢~~~再譬如,后面给小伙做肺泡灌洗的时候,其实我该用37℃的生理盐水的,当时的确想到了、只不过没准备。若是准备了,小伙就那种“凉凉的感觉”、“疯狂的咳嗽”是不是能下调一档呢。
图说:童润在做气管镜。
西班牙的萨特曾将生活譬如成一门像音乐一样的艺术、而不是一门像数学那样精确的科学,如果没有鉴赏的耳朵来数节奏、辨音色,学习和倾听并没有什么用;对于天生“失聪者”来说,是自愿成为生活的聋子的。我想,在医学实践中更不能“失聪”。这位小伙子在为科学奉险的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在临床实践中,特别是实施有创操作的医者,手握天堂或地狱之门的钥匙;努力站在他人的位置上、用自己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别人,更是责任的表现。
作者介绍
童润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
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