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致青年医生: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来源: 呼吸界 2017-05-25


5月10日,五四青年节后的第五天,医院新一届团代会后。在中日医院明道讲堂,王辰院长站在台上,以自身经历和他对做人、读书、做学问、做事的感悟,为在座的300余名年轻医生、护士、研究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尽管自嘲还有5年退休,院长身上所散发出的特有激情与昂扬气魄,绝对不输任何一个年轻人。一个半小时,全场屏息静听。言毕,掌声雷动。现辑录于此,与大家分享。


相信善良和高尚

深怀恻隐与悲悯之心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又是唯一的男孩,王辰是被父母和两个分别大他9岁、7岁的姐姐宠着、护着,“在充满着爱的环境中长大的”。父母是大学教师,家庭条件不错。父亲常常带着浓厚的山东口音,在饭桌上教育姐弟三人,以至于小王辰“特别不喜欢吃饭”,“一吃饭,老爹就叨叨”,“叨叨”是王辰那时对父亲教育的第一感受。


在阳光环境里长大的人,心灵都比较透亮。尽管后来经历了文革,见到种种不公和迫害,但王辰竟然成长得连“防人之心”都没有。相反,这些经历激发了他的恻隐与悲悯意识,更让他领略了人性的光芒。


还记得文革中,父亲被隔离审查,小王辰和姐姐去送饭,父亲出来,后面跟着人,姐弟俩把饭盒递给父亲,父亲接过,看了他们一眼,不能说话,转身走了。这个难以名状的眼神成了王辰刻骨铭心的记忆,至今想起仍然让他感到难受。


那时,吴文藻谢冰心夫妇上午被揪去接受批斗,傍晚,两人手拉手或相互搀扶着,穿过学校家属院的广场,回到教授们住的和平楼上;潘光旦先生被抄家后蜷缩在房间墙角的水泥地上。看着他们,王辰内心受到深深触动,童年的心思里产生、体会到了何为“恻隐、悲悯之心”。恻隐悲悯之心源于善良,是成为好人、好医生护士的必备心性。


藏学家于道泉先生也住在家属院内,他与夫人感情非常好,夫人去世后,于先生每次出门散步,都要把门缓带一下,说一句“我们去散步吧”,然后,挽起胳膊,就像真的携着一个人似的走在院外的田间。


 “这些人是真知识分子。”王辰感慨,“你得相信,他们这样纯真、高尚的人是中国社会真实的存在。”


当今社会,大家似乎更相信人的“恶”。说谁好,少有人信,说谁坏,很容易信。其实,这反映了人自己的世界观,内心的状态。有句话说,“好人不知道坏人有多坏,坏人不知道好人有多好。”讲的是人既活在客观世界中,更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青年人是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定要相信世界上有真正的善良和高尚,崇奉和弘扬这种善良和高尚,同时,在现实的社会中又能够应对邪恶和庸俗。王辰多次教导学生,“价值观务求高贵,世界观应当现实。以高贵的价值观导引,以现实的世界观行路。”秉持高尚心性,又深知世间“生物的多样性”,客观理性地对待之,王辰笑称,这就是人生之道。


爱和怕是最本元的情感

深深地影响行为


王辰曾经和朋友探讨过,人类最本元的情感是什么?“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实,人类和动物都一样,只有爱和怕才是最本元的情感,其他情感都源于爱和怕,善良也是源于爱和怕。比如,舐犊情深,此为爱;羊见狼而避逃之,是为怕。爱和怕都和生存紧密相关,爱是为了繁衍,怕是为了生存。这就是生存之道。人生要真正爱其所爱,如亲人、事业、民族、国家;惧其所惧,要对违法、贪婪、不健康生活方式深存戒惧之心。作为医生和护士,更要知道生活中、执业中何为所爱所惧,还要将这两种最本元的情感传递给患者,让患者能够爱之所爱,惧之所惧,趋利避害,维护好身心健康。


做学问,要用心、严谨、领会


王辰回忆小时候,凌晨两三点钟起夜时,经常发现父母还在台灯下备课,小王辰忽然意识到,书原来是要认真地读的,课前是要认真地备课的,上课是要认真地讲的——读书,做学问是一件丝毫不能怠慢的事。这是父母对王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从小就是能静能动的孩子,既能因为痴迷于玩航模被爹追得抱着三合板和香蕉水到处跑,又能在图书馆里安安静静地读小说。王辰还记得自己读的第一本小说《绿色的远方》是一个关于少数民族翻身解放的故事,此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只要是当时能找到,允许读的书,小学的时候就读了不少……由于读的时候早,以致现在都记不清读了什么了,但长期沉浸在文学情境中,让王辰对社会人生有了间接体会,也让他更用心地去思考和体味周边的人和事。


王辰是幸运的,从小生长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让小王辰对“做学问”这件事耳濡目染。上小学时,一次,他问邻居蒙古史学家贾敬颜先生:“贾伯伯,‘噬脐莫及’是什么意思?”被公认为是“活字典”的贾先生也不确切知道此词来由,他架起梯子,在自家堆成山的书籍中,上上下下翻了个遍,没有找到答案。他对小学生说:“等我到图书馆给你查查。”过了两天,贾先生翻遍图书馆后仍然没有查到他认为确切的答案。他找到小王辰,给了一个他的“假说”:似乎是源于麋鹿受伤后,舔自己肚脐的麝香救命,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可能由此引申为“后悔莫及、难济于事”。他强调,“这只是我的猜想,并未找到严格根据,以后若找到,一定再告诉你。”从此,王辰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是什么都可以随便说说的。


梁思成是王辰最崇尚的学者和工程师。梁思成设计的大屋顶结构,在文革中被批判为“浪费材料”、“造价昂贵”、“资产阶级美学”,王辰的父亲却不以为然,他说,梁思成设计的大屋顶,从力学、工程学、美学各方面是无可否认的。王辰至今记得梁思成的书《平郊建筑杂录》中极为美妙的一段话:“北平四郊近二三百年间建筑物极多,偶尔郊游,触目都是饶有趣味的古建……无论哪一座巍峨的古城搂,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不在诉说乃至歌唱着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王辰为之一震的,是梁思成发自骨子里的对建筑的热爱和领悟,并能写出如此深刻达意、美如诗歌一般的文字。学医后,他由此想到,梁思成能够把土木建筑都学得这样灵性四射,作为学医的人,面对有血肉情感的患者,不投入情感,不具备人文素养,不领悟生命的本质真谛,安能行医?


学知识易,生思想难

古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讲的是学和思都很重要。两者中,学相对易,思尤其难。


万事启于易,先说学习。人除了在实践中获取自己的直接经验外,很重要的,是通过书本等学习间接知识。王辰一贯的观点是,虽然现代媒体众多,但最好的学习方式仍是读书。读书更有自主性、主动性,书中文字对现象、逻辑阐述得最清楚,除接受知识外,书籍最容易让读者领会观点,形成思维。


在取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地思考,产生正确,最好是独到的思想至为重要。一定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至少将学过的知识以逻辑连贯成体系。除自己思考外,要善于领会、领悟人家的思想,用别人的思想武装自己,特别是关于方法论、关于道理方面的思想。要积极借用别人的思想来醒悟自己。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进门赫然可见毛泽东题写的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旁边另有董必武题写的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再往里走,见到毛泽东任附属小学主事(校长)时提出的小学校训:“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三句话,句句精彩,促人深思,引人力行。记得97年去台湾,看见王永庆给长庚医院院庆的祝词,大意是:“天下没有容易做的事,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勤劳朴实是根本。”至今印象犹深。


中国的发展呼唤着有思想的人出现。有人讲,五百年出一个圣人,一百年出一个思想家,十年出一个理论家。这或是玩笑,但卫生事业的昌盛,医改方向的把握,医学的发展,确需有思想的智者,年轻人中应当出现这样的人。大家要育此才华,有此担当。



医生护士是健康与生命的照护者

而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提供者


王辰讲,“医者必须是人类中最棒的一批人,人尖子中的人尖子才能做医生。”医生和护士的角色是什么?是代表人类和社会对患者生命和健康的照护者,而绝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提供与施予者。医务人员在技术上必须精益求精,体现当代医学技术的良好水平。但是,科技仅是照护患者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医生护士以语言为最主要体现方式的人文素养在行医中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医务人员应当让患者受到躯体和精神心理的双重照护,在祛除躯体病痛的同时,使其内心也能够安宁下来。要做到这一点,人文素养至为重要,从年轻时就要注重积累提升。


做诚实厚道的年轻人不吃亏

       

现在的人都很“精”,心眼不少,担心自己吃亏。工作上计较,常算“小账”,想要少干活,多得到。甚至有些家长也是这样教育年轻人的。其实,谁也不傻,年轻人这样计较,反而会影响很多:技能的增长,业绩的积累,人格塑造,同事关系,领导认可,等等。反倒是对忠厚老实,勤恳厚道的年轻人大家都喜欢,都容易接受,于是在资源分配上,工作机会上更容易得到大家的关注与倾斜。年轻时多吃些苦,干点儿活儿,长些真本事,是人生的大积淀。有了中青年时深厚的积淀,老的时候心怡含笑,才是人生的大成功。


要化解怨,消除恨,感念恩


        

当前社会上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太容易生怨,甚至生恨。包括受到一些善意的批评后,太在意别人的态度,错误地理解别人的动机,忽略了事情的本原,完全不知自我反省。佛教认为良知包括三要素:知愧,知耻,知恩。若遇事不想自己的不是,不觉得对不起人,即属不知愧;做了有违道德法度的事,还不自咎忏悔,属不知耻;认为别人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当的,不去体察感念人家或直接或间接给予自己的恩德惠予,人于自己九十九条好,一件事不中意就反恩为仇,是为不知恩。怨和恨对自己是有毒的,恨是有剧毒的。为能够融洽于他人和社会,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一定要化解怨,消除恨,感念恩。这一点对于所有人都重要,对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人生正妙、来日方长的年轻人尤其如此。做一个心态阳光,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多好,大家都喜欢你。


做好人生规划,青年正是奋发时

        

中国的教育状况“有点把人生的节奏、安排搞乱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应当是天真玩耍、自由快乐成长的时期,结果孩子们被背负上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高中拼命考大学,结果,上了大学、研究生,到了人生最该奋发学习创新的阶段,由于前期已近“耗竭”,大学和研究生阶段要求又不严,反而怠惰了。工作后,这种怠惰状况依然有所延续。若中日医院真有年轻人这样,则大错特错了!大家想一想,你们从小到大经历了多少奋斗和不易,在这个国家级大医院找到了工作,以往这么多年的奋斗、付出不就是为了有这个好的事业平台吗?现在真的有了,又在人生最该奋勇发展事业的阶段,忽然懈怠了,坐失人生事业良机,枉对从小到大的人生积累,对得起谁?尽管由于社会环境,包括院内环境可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青年人心里还存在一些困惑和烦恼,但都不能成为不努力的理由。中日医院当前的发展给所有职工,特别是年轻人带来了事业腾飞的机会。“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人生正好。从现在起,大家积极昂扬,意气风发地沿着人间正道,大步前进。


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