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CM培训过程中要学会的不只是学习,还要让自己从学生成为老师,教学相长也。结合我们科历史悠久的每周三的疑难病例讨论,我们成为住院医师、研究生们的第一位老师,在指导他们学会整理繁琐的门诊病例以及正确地理解每一位专家的意见的过程,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临床诊疗思路等等。这是上海瑞金医院首批PCCM学员的真实感悟。
上海瑞金医院呼吸科始建于1952年,在国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孙桐年、邓伟吾、黄绍光、万欢英、瞿介明等教授的带领下,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任务,取得显著成绩,获得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近5年来全国医院最佳专科排名稳居前10名。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专家组2013年首次访问瑞金医院时,对我们科的日常工作流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非常认同,当时上海市初步启动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与ACCP-PCCM的培训制度不谋而合,于是上海瑞金医院呼吸科顺利成为了全国首批ACCP-PCCM培训单位,而我们也有幸成为了瑞金呼吸科的第一批学员之一。
此后,PCCM的培训工作逐渐开展起来。2014年ACCP专家组再次来到瑞金,这一次他们还带来了美国版的教学查房。2015年瞿介明院长赴美考察ACCP-PCCM培训项目,进一步推进了ACCP-PCCM工作,三年来先后有10多名学员加入。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和上海市专科医师培训的要求,所有学员都必须完成门诊、急诊、ICU、肺功能室、气管镜室、睡眠监测室的轮转,每个年度完成不同层面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肺功能、气管镜操作、胸部影像、无创呼吸机的应用、病例分析以及患者沟通技巧。
在日常工作中,邓伟吾主任、黄绍光主任、万欢英主任以他们丰富的经验指导我们,一句话都是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时国朝主任、李庆云主任、周敏主任每天都在临床一线,细致认真地指导我们看好每一个病人。
PCCM所特有的微信学习平台更是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天地,从最初乔人立老师的读片基础专题讲座到现在每周两次的病例讨论,不仅仅使我们的基础更扎实,也使我们的眼界更开阔,使我们走出上海,看到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疾病谱,也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医院医师们的差距。
在PCCM培训过程中要学会的不只是学习,还要让自己从学生成为老师,教学相长也。结合我们科历史悠久的每周三的疑难病例讨论,我们成为住院医师、研究生们的第一位老师,在指导他们学会整理繁琐的门诊病例以及正确地理解每一位专家的意见的过程,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临床诊疗思路等等。
同时,在微信平台上孙娴雯、顾晨鹃和倪颖梦作为第一批学员为后来的学员分别进行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和监测方法”、“非免疫抑制患者CMV病毒感染的肺部表现”、“床旁超声在ICU中的应用”小讲座,锻炼了自己讲课能力,也在与所有学员的互动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2016年为期三年的PCCM培训结束,倪颖梦、顾晨鹃、孙娴雯三人一起赴西安参加考试。对于即将面临的全英文考试一片茫然,一路忐忑。当我们一起通过考试的那一刻,才知道我们在这三年中的每一天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知识是那么丰富而又扎实;当我们被邀请前往美国参与颁奖仪式时的激动告诉我们这三年是多么有意义,不只对于我们,对于PCCM培训项目、对于瑞金乃至中国的每一位呼吸危重症医师都是与众不同、要载入史册的。
学员心语:“一路忐忑之后的丰富和扎实”
“ 2013级倪颖梦:2013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派专家组第一次来到了上海瑞金医院,与第一批即将成为PCCM学员的我们亲切交谈。直到2016年前往美国参加PCCM证书颁发仪式再次见到幽默的Mark教授的时候,依然记得2013年他谈起ICU工作时所说的too interesting to afford。
2013级孙娴雯:与传统教学和MDT讨论不同的是,PCCM-微信教学模式能够同时容纳几百人的大群体,提供很好的平台供大家进行集体沟通和集思广益,还可以提供丰富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尤其是各种微信教育咨询和资源共享,可以很大的拓宽视野和思路,从临床症状到影像学表现,从实验室检查到最新的治疗方法,都能有很好的掌握与学习。最大的特色还是移动学习,全员互动。希望今后能整理成册,作为日后的教学资源共享。但可能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容易受到忽视,无法顾及每个人的体验度和参与感。
2013级顾晨鹃:PCCM项目以培养达到国际标准的呼吸重症专科医师为目标,并结合我国实际的疾病谱特征,为我们量身定制了培训计划,通过三年标准化的专科培训,使我们的临床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定期举行的小讲座、微信病例讨论等,也为全国的青年医师提供了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平台,令我们受益匪浅。作为首批结业学员,还有幸参加了2016年在洛杉矶举行的Chest会议,使我们有机会与国际呼吸界的大牛们面对面交流,更是荣幸之至。
2014级冯耘:感谢PCCM培训,通过一个个病例让我对很多疾病加强了认识,也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以前有些疾病没有见过,只是在书中看过,PCCM培训中的病例分析和讨论让我对这些疾病有了深刻的了解,开拓了思维。时常在想,要是把这些病例编成一本书就好了,是很好的专科医师培训教材。另外它以微信的形式加强了我们和其他医院年轻医生的联系,交流互动,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学习,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2014级程挺:在PCCM培训中,我系统深入地学习了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的理论知识,深入学习诊治呼吸专科与急、重、危伴有多系统功能紊乱的患者。学习、练习了气管镜、气管插管、大血管穿刺,胸腔穿刺插管,肺功能测试,呼吸机使用等操作。参加病例讨论,读片等。使自己的临床诊疗能力、临床研究能力、知识体系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015级周俊:第一次听说PCCM觉得非常高大上,对于自己能通过考试参加PCCM培训觉得非常光荣,每周两次的讨论让我有机会和全国的呼吸科医生探讨疾病,了解和学习平时自己在工作中不一定能碰到的病例,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轮到自己负责讨论的时候,需要通过文献查阅,控制讨论节奏、讨论时间,这不仅增加了我的临床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沟通能力。通过PCCM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掌握最标准、规范、统一的疾病治疗方法,使不同地区的治疗方案具有一致性。今年是我参加PCCM的第二年,希望通过这两年的时间,在临床上能更上一层楼。
2015级蔡晓婷:作为一名PCCM新成员,非常支持不同地区的呼吸专科医师加入PCCM专科培训,这样在结束培训后有足够能力解决呼吸与危重症领域的常见临床问题,进而保证患者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均可接受到专业水准的医疗照护。在这大半年来,我见识到了前辈学员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并且他们孜孜不倦的求知态度给我树立了榜样,让我看到了自身差距,促使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015级杜娟: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加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也使我们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拓宽了临床思路、提高了自身英语水平。PCCM组织的每周病例讨论等丰富的学习形式,使我对慢性呼吸疾病的治疗与管理知识有了更规范的认识,同时对急、重、危伴有多系统功能紊乱的危重症病例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在PCCM团队中和大家共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
2016级李君杰:PCCM专科培训使我们每位学员有机会得到国内外知名专家的指导,无论在临床技能、专业水平还是外语水平都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其中,每周2次的PCCM团队微信群里各位学员提供的精彩病例和大家热烈的讨论、分析,大大拓宽了我们的临床思维和眼界。另外,微信群还邀请了相关科室例如影像科、病理科的专家老师,与呼吸科专家一起对讨论疾病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加深了我们对多种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我们系统全面的掌握各种疾病。
2016级张秋蕊:成长的道路难免曲折,而良师益友陪伴让这条路显得通畅了很多。作为一名刚刚结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小医生,能有幸进入PCCM专科医师培训中,无疑对自己专科知识的提高给了很多帮助,无数次的病例分享及讨论,让我见到了一个个不拘泥于课本、鲜活生动的案例,开阔视野,受益匪浅。PCCM专科医师培训作为中国呼吸学科基因改造工程,功在当下,益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