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男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咯整口鲜血,但治疗规范、药物并未过量……反复口腔溃疡20年能将诊断引向何方?
来源: 呼吸界 2021-06-03

患者青年男性,既往「体健」,以胸痛起病,后诊断为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正规抗凝治疗过程中,药物未过量情况下出现咯血。让我们一起来追本溯源,了解真正的幕后元凶。

病例介绍

主诉:发热、胸痛2月,咯血4天


现病史:患者男性,28岁,因发热、胸痛2月,咯血4天就诊。

患者来我院约6周前诊断为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2周。过渡为华法林(3 mg,qd)口服抗凝治疗。

来我院就诊4天前 (即华法林抗凝治疗4周后),患者出现咯血,严重时咯整口鲜血。


既往史:反复口腔溃疡20年。来我院就诊前2周出现外阴溃疡,已自行愈合。


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 100 次/min,律齐,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左下肢(膝关节以上)肿胀明显,可凹陷,左侧小腿腓肠肌压痛。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8.54×10^9/L,血红蛋白 111 g/L,血小板 354×10^9/L;


凝血评估:

凝血:凝血酶原时间 27.3 s,国际标准化比值 2.31,活化部分凝血 活酶时间 59.6 s,纤维蛋白原 4.40 g/L;

凝血因子II活性 28.1%,凝血因子X活性 19.9%;


免疫评估:

血沉53 mm/h,C-反应蛋白 36.13 mg/L;

抗核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均为阴性;


影像学:

筛查颈动脉CT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左侧锁骨下动脉及双侧颈动脉流速升高;

双下肢深静脉彩超示左侧股总静脉分叉处及股浅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


最终诊断


白塞综合征

    肺动脉受累

        肺动脉瘤形成

    肺栓塞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及转归


原发病:白塞综合征,予口服泼尼松60 mg qd,硫唑嘌呤50mg bid治疗,服药后未再咯血,炎症指标正常,复查肺动脉瘤逐渐缩小。


血栓: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量肝素,3 个月后复查 CTPA 提示肺血栓及左下肢静脉血栓消失,停止抗凝。讨论


白塞综合征亦称贝赫切特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不明原因,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过程。部分患者遗有视力障碍,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外,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好。本病根据其内脏的系统损害不同而分为血管型、神经型、胃肠型等。血管型指有大、中型动脉、静脉受累者;神经型指有中枢或周围神经受累者;胃肠型指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


临床表现


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而较常见的是口腔、皮肤、生殖器和眼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和消化道发病均较重,并以男性发病为高。日本学者报告各器官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


口腔溃疡 100%

皮疹 90%

外生殖器溃疡 97%

眼部损害79%

眼部损害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生率分别为 90%及 40%

中枢神经系统28%

消化系统20%

心血管系统15%

关节15%



血管型


本型又称血管-贝赫切特病。受累多为大中血管,见于10%的患者,可为任何部位的大中动脉炎和大中静脉炎。此型多见于男性。北京协和医院 21例血管-贝赫切特病中,动脉受累4例,静脉受累15例,动静脉同时受累2例。


区别于其他血管炎疾病,白塞综合征血管受累以静脉受累更常见,并具有显著的血栓形成倾向,且无法用促血栓形成因子解释。


动脉系统亦可受累,以大、中动脉为主,肺动脉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动脉瘤样改变是更具特征性的病理表现,其发生率在 0.7%-10%,血栓则更少见。咯血是其最常见典型表现,而合并肺动脉受累的患者病死率较高,需警惕肺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致死可能。


白塞病心脏的受累并不少见。可因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而出现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三尖瓣闭锁不全而致右心功能不全。另外,亦有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心肌受损、心包积液的报道。


诊断


白塞病国际诊断标准:


(1) 反复口腔溃疡:有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有阿弗他溃疡或瘢痕,1年内反复发作≥3次。

(2) 反复生殖器溃疡:有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生殖器有阿弗他溃疡,尤其是男性。

(3) 眼病变:前和(或)后葡萄膜炎,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内可见有细胞浸润,或视网膜血管炎。

(4) 皮肤病变:结节红斑样病变、假性毛囊炎、脓性丘疹、痤疮样皮疹(未服用糖皮质激素而出现者)。

(5) 针刺反应阳性:以 20 号无菌针头,斜刺入皮内,24-48h 由医生判定结果。

凡有反复口腔溃疡并伴有其余 4 项中的 2 项者,可确诊为本病。


其他与本病密切相关并有利于本病诊断的症状有:关节痛(关节炎)、皮下栓塞性静脉炎、深部静脉栓塞、动脉栓塞和(或)动脉瘤、中枢神经病变、消化道溃疡、附睾炎和家族史。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根治药物,但是只要接受正规治疗,尚能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常用的主要药物有以下几类。


激素: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可以减轻各种症状,能改善黏膜溃疡和关节疼痛,对有眼部受损和中枢神经受损者,宜及时应用较大剂量。


免疫抑制剂:是治疗本病的另一种重要药物,可以阻止疾病发展,与激素有协同作用,并能减少激素的用量。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此外还可用环孢素。


抗结核药物:有结核病者,经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缓解。


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尼美舒利、舒林酸、双氯芬酸、布洛芬等,对关节痛、关节炎有效。


其他药物:如秋水仙碱,可抑制白细胞趋化,减少刺激与炎症反应。


本例小结


本案例为肺栓塞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启示,对肺栓塞患者抗凝过程中出现咯血的情况,若除外药物过量,应仔细采集病史、查体,同时对系统性疾病进行排查。即使首诊时不能确诊系统性血管炎,亦须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症状、体征及肺血管表现。


本患者首次诊断肺栓塞时,CTPA 检查肺动脉瘤并不十分明显,40天后再行 CTPA 检查发现明确肺动脉瘤,这提示对临床怀疑肺血管炎的患者需动态检测,避免漏诊。


本案例提示血管病变或许是白塞综合征最早的临床表现,对这部分患者应进行全面评估帮助诊断,警惕并发症。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