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2016年12月30日,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PCCM)成为首批三个试点专科之一。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工作是我国呼吸学科的‘基因改造工程’,目的在于培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种子选手’,对我国呼吸学科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2014年以来,全国已有两批共12家医院率先开展了PCCM专培试点工作。
从今天开始,《呼吸界》将推出系列报道“中国呼吸学科基因改造工程进行时”,报道将聚焦这12家医院PCCM专培工作进展,与呼吸界同道分享他们在PCCM专培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此外,国家首批专培基地申报工作即将正式启动,希望呼吸界同道抓住这一学科发展的黄金机会,积极联系所在医院、科室参与PCCM专培基地申报,共同促进我国PCCM专培工作稳步推进。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是我国首批开展PCCM专科医师试点项目医院之一,2014年8月首批学员已正式开始接受培训。2016年我科青年医生黄瓅等4位医师作为首批学员依照国际标准完成了该项目的全部培训内容与要求,并且通过结业考试准予毕业。
目前,我院有7名学员正在接受PCCM培训。今年两名学员已完成3年的培训,拟2017年9月毕业。她们经过包括28个月临床训练(包括住院总12个月)和科研训练。我院培训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员处理呼吸及危重症常见疾病的综合能力,严格要求学员必须在培训期间完成规定数量的临床操作(如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呼吸机管理等),并通过基于病例的教学讨论锻炼学员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思维能力,定期组织教学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到呼吸衰竭与危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呼吸系统感染、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间质性肺疾病、呼吸肿瘤等领域。目前,该两名即将毕业的学员已在病房承担主治医师工作,包括对危重患者救治,独立的诊疗操作,还承担一部分教学培训工作。
图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科黄瓅医师(左一)获得CHINA-CHEST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师培训(PCCM)首批毕业证书
目前现代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是必然趋势, 要求呼吸科医师从事呼吸病学专业的同时,又要负责内科危重患者的监护治疗。发展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PCCM,Pulmonary &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专科医师培训,培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专科人才势在必行。2013年9月,中华呼吸学会与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在CHEST杂志上发表联合声明,共同促进中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的建立。PCCM培训核心目的在于确保每位完成培养流程并通过考核认证的学员都具有足够能力解决呼吸与危重症领域的常见临床问题,进而保证患者均可接受到专业水准的医疗照护。PCCM培训学员不仅将学习慢性呼吸疾病的治疗与管理知识,同时将对急、重、危伴有多系统功能紊乱的危重症患者进行管理。PCCM培训不仅对学员,而且对整个呼吸病学专科都是一种发展机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成立于1978年, 1983年获准呼吸病学医学硕士授予点,1993年获准呼吸病学医学博士授予点,是全国首批呼吸病学医学博士点之一,2004年获准为博士后流动站。湘雅医院呼吸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是全国呼吸内镜(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医师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全国进修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西部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呼吸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重大呼吸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实验室、湖南省呼吸疾病质量控制中心、湖南省呼吸疾病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支气管哮喘研究中心、湖南省重点学科(内科学),湖南省呼吸学界的领头学科,其医疗和学术水平名列全国前茅。
图二 PCCM学员在进行教学讲座和病例讨论(左一、左二),学员协助上级医师成功完成H7N9禽流感患者救治工作(右一),学员利用支气管镜-内镜虚拟系统对进修医生进行培训(右二)
呼吸内科现设有普通呼吸病房2个、特需呼吸病房1个、呼吸病重症监护病房、支气管镜室、胸腔镜室、肺功能室、睡眠呼吸监测室、呼吸治疗室和呼吸研究室。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成立于1997年,现有编制床位10张(在建床位25张),占地802平方米,拥有国内一流的中央监护和呼吸治疗设备及雄厚的技术力量,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拥有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床旁多功能超声仪等高精尖设备;常规开展各种呼吸支持技术、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血液净化、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特色项目包括床旁纤支镜下粘膜和肺组织活检对病原学的诊断、顽固性气胸胸腔镜下粘连术、肺泡蛋白沉积症和尘肺的全肺灌洗术、致死性大咯血气道球囊压迫止血等。目前拥有两名呼吸治疗师。通过定期举办无创通气学院学习班进行技术辐射、人才培养、学科帮扶。